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分析杨杏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分析杨杏花

杨杏花李泉

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南浔分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建设。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结构也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而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为切入点,探究其检测的方法及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应用;

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建筑项目的施工水平大幅提升,但仍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因而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当中,则需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不断强化质量检测工作,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具体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的注意事项出发,探究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

1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基本特点

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首先,合法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由国家方面要求和发起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的一项工作,在检测工作中需全面遵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体现了该项工作的合法性特点。其次,公正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主体受到相关利益者的委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细致的质检工作而出具检测报告,各项工作环节严格而标准,体现了该项工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再次,真实性。检测部门最终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体现的是真实的检测结果,因此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特点。第四,准确性。检测部门的检测工作以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为原则,对检测中的相关资料及凭证进行保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第五,独特性。由于建筑工程规模以及结构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仅代表该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这就赋予该项工作相应的独特性特点。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建筑市场不够完善,且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导致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在检测的过程当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的效果。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过程当中逐步引进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但缺乏配套的法规,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过程当中,由于其相应的施工单位没有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检测的内容,进而导致工程质量的监管人员难以全面加强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所有项目的检测工作,不仅增加了其检测的工作量,同时还难以保障其检测的准确率。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当中,其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其相应的工作人员缺乏质量监管意识,在具体的质量检测过程当中难以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全面加强质量检测工作。

2.1工作制度有待完善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质量,检测部门需结合工作需求制定全面性的工作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严格落实提供有效依据,但目前很多工程质量检测规章制度效能水平较低,无法及时发现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同时,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工作形式闭塞,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2.2质量监督重点模糊

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内容较多,涉及很多检测细节,很多检测人员对于检测重点理解不够,监督管理模式较单一,技术水平较低。还有部分检测部门在进行工程抽检前告知施工方,使其有时间进行检查准备,影响检测结果的公平性与准确性等。

2.3质量监管纠错能力较差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一般较长,技术应用复杂,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对此,需要质量检验监督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但目前多数监管工作不够全面,针对相关问题只是给予相应惩处,并未注重问题的纠正,影响质量检测整体效果。

3质量检测对策分析

3.1检测内容分析

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涉及内容具有明显的复杂性,需对结构的钢筋保护层材料质量及钢筋位置及数量实施抽查,同时检测主体结构的砌体、砂浆以及钻芯等情况,这都是检测工作的核心内容。另外,还需对结构整体抗压强度展开检测,该部分通常可选用静态检测法的雷达法、回弹法以及动态检测法的振动反演理论等,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以及检测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2检测方式分析

首先,需重点把握实体检测,该检测方式具备一定的随机性特点,尤其是样本的空间确定问题,一定要严格遵循检测要求。其次,在向检测部门发起委托后,不但要对结构尺寸及外观进行检测,同时还需加强各细节的检查并结合工程情况制定完善的检测方案,适时告知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站与建设方。再次,若检测操作可能会对工程结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则应与设计方进行有效沟通并征求其意见,随即才可执行。第四,若由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监督检测,一定要由监督部门明确合理的监督计划,若由外聘检测机构实施工程质量检测,也需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然后将其递交监督站实施审核。第五,工程结构质量验收和实体检测工作不同,实体检测是以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的,所以一定要明确检测目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实施检测,通常条件下均以监督小组的方式到施工现场展开独立操作。第六。在实施常规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存在疑义的构件,需对其应用针对性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检测工作管理对策分析

在检测工作中,需细致把握墙面坑洞与裂纹问题及混凝土粗糙情况等的检测,采用高精度检测设备对构件尺寸等进行测定。同时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对检测工作展开严格监督,确保检测结果的公平性与准确性。与质量评估管理工作相比,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其在工程主体结构质检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检测工作规范性,控制经济损失问题。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还需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体系,并保障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全面落实。结合检查结果判断工程项目整体检测质量,在具体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要确保样本容量的科学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并且由监督人员遵照相关法规制度对具体评估方法实施监督管理。抽样比例需以各部分检测要求为准,一般情况下,构件数量较多,那么抽样的比例则较小。如果样本容量大于主体结构整体容量的一成,则表明该方法检测准确性较强。

3.4主体结构混混凝土检测分析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混凝土材料质量及技术应用水平对于结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超声回弹综合法为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专项检测设备进行相关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计算超声传播速度参数,同时对混凝土结构表面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根据声速与回弹值计算获得相关参数。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近910m2,建筑物高度为15m,底层高度为3.7m.

就该工程而言,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中,操作人员需结合超声回弹检测法相关技术、遵循相关测定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展开检验批次划分。另外,可通过钻取主体框架梁、柱混凝土芯样,经过芯样实验、切削及加工处理、试压后获得数据去修正其他检测方法得出的强度值,并评定出异常数值后剔除,从而获得混凝土现龄期抗压强度。

4结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为工程施工质量及交付使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保障,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建设水平,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检测监督工作管理,逐步对各检测细节进行完善,优化工作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军.关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探讨[J].门窗,2015(09):51.

[2]程燕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18(30):8.

[3]陈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