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张门诊退药处方原因分析与降低退药率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231张门诊退药处方原因分析与降低退药率方法探讨

韩杰霞裴蕾

(新疆伊宁市兵团第四师医院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分析门诊退药原因,探讨降低退药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231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其退药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门诊退药处方231张,造成退药主要原因有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药品、护士等方面的因素。结论:医院门诊药房退药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是可以改善和避免。医院要进一步完善退药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退药流程。在医院各部门和门诊药房的共同干预下,降低退药率是可行的。

【关键词】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降低;退药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69-02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用于防治、治疗疾病,调节人体的基本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要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不得退换”[1]但在实际工作中,退药事件不断出现。如何落实政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又可避免医患纠纷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2].现对已发生的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对保障药品质量,降低门诊退药率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门诊退药处方共计231张。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找出退药处方中重要的信息,如退药构成因素:医生因素,病人因素,药品因素,药房因素等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及其分析。

2.结果

2.1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调配门诊处方张,退药处方231张。其中由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退药64张(27.71%),由医生因素造成的退药59张(25.54%),由病人及家属的因素造成的退药98张(42.42%),护士因素造成退药3张(1.30%)。药房缺药造成退药7张(3.03%)退药因素及其构成比详见表1。

3.讨论

3.1门诊退药

药品因素占较大比例,共计64张(27.71%),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配制浓度及滴注速度等因素有关[3]。其次是中成药制剂的过敏现象,中成药制剂成分及药物提取工艺复杂,可刺激患者发生变态反应[4]。

3.2医生因素造成退药

因医生退药共计59张(25.54%)具体如下:(1)收治住院后退门诊治疗未用完的药物。(2)医生多开药。(3)更改治疗方案。(4)诊断有误,患儿因发热一日就诊于儿科,医生检查后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治疗,随后几日发现手心脚心出现红疹,确诊为手足口病转入感染科治疗。

3.3病人及家属因素

病人及家属造成的退药所占比例最大共计98张(42.42%)具体为:(1)胃肠镜预约时间过长由于胃肠镜室工作人员及设备的限制,转诊去别的医院检查治疗。(3)预约无痛人流术后又放弃手术或改为普通人流。(4)家里有同类药物,到窗口取药时看见药品才发现家里有。(5)患者不配合治疗。(6)病人死亡退药,部分药物未使用退药。

3.4护士因素

共有2例因护士静脉穿刺失败造成退药,一方面是当班护士技术不过关,家属着急责骂护士也影响护士穿刺。

3.5药房缺药

药房药品库存实行电脑管理,有时会出现药品破损未及时冲销,本院职工药品外借未及时归还。

4.措施

药品因其特殊性,退回的药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应尽可能的减少退药。

4.1进一步完善退药管理制度,落实退药流程我院虽然制定了退药管理制度,但并未严格执行。主要是各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首先必须明确退药范围,生物制品,特殊管理的药品,对储藏有特殊要求的药品,拆零口服药,外包装污染的药品,取药超过7天的药品应一律不予退药。

4.2强化培训,规范医师行为,实行医生责任制医院应定期对医师药师进行药品信息培训。对不合理的应给与适当处罚。

4.3加强医患沟通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病人往往会对医生的治疗提出质疑,这就要求医师要做好沟通。

4.4提高药学服务,加强医药、药患沟通(1)药剂科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积极深入临床,完善药品信息。(2)认证接待每一位病人,详细解答病人疑惑。(3)由于人员缺少,用药咨询窗口基本成摆设,广泛开展用药咨询,消除用药顾虑。

综上所述,门诊退药是客观存在的,但又存在着很多主观的因素。如何减少退药,保证用药安全,需要医院各部门共同努力。慎重对待病人退药,减少不合理退药,严格执行退药流程,加强药品信息宣教,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门诊退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2011.11.

[2][6]蔡庆顺,门诊退药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15.8.15(8).

[3]李维.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A).

[4]虞晓云,230张门诊患者退药处方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