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

唐光勋

唐光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找出医疗器械常见的故障,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医疗器械在临床医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总结目前在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问题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和维修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出规范的医疗器械维护、维修制度,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结论找出医疗器械常见的故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维护、维修措施,能使医疗设备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疗器械故障维修维护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89-02

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MedicalEquipment

FoshanHospitalfor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Guangdong,China

TangGuangXun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commonbreakdownofmedicalequipment,strengthenthemaintenanceandrepairmentofmedicalequipment,andtobringmedicalequipmentintofullplayinclinicalandtechnicalwork.Methods:ToSummarizetheproblemexistinginth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medicalequipmentatpresent,payattentiontotheproblem,anddevelopthefeasiblemeasuresofmaintenanceandrepairment.Results:Toensuremedicalinsuranceandimprovetheintegratedbenefitofmedicalinstrumentandequipment,throughdevelopingnormativeinstitutionofmaintenanceandrepairmentofmedicalequipment.Conclusions:Itcanmakemedicalequipmentgivebetterservicetodevelopmentofmedicalscienceandproducemaximaleconomicbenefit,throughfindingoutcommonbreakdownofmedicalequipmentanddevelopingthefeasiblemeasuresofmaintenanceandrepairment.

【Keywords】medicalequipmentbreakdownrepairmentmaintenance

引言:

医疗器械是临床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以及医学研究必备的条件。医疗器械品种多,应用类形与性能各异,给临床使用及保养维修工作带来很多问题。由于使用广泛,技术缺乏、设备维修困难的问题在许多医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是当前各级医院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1.医疗设备常见故障

1.1设备日常使用故障

由于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程序不熟悉,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因对设备性能把握不准,而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这些问题通常发生在设备投入使用初期以及工作人员更换时期,也反映出医院的岗位培训制度不健全。在新购设备到货前,要组织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到生产厂家进行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知识。

1.2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出现会使设备控制失灵,不能正常操作运行,严重者可能会使设备损坏报废。首先电路中的电流被切断造成的断路现象;如电路中的焊点脱落,连接线断开使电源或信号无法接通。再次由于主控电路或局部电路电源与地线连接,控制信号线与地线相连接,造成短路现象。如电路板绝缘层破坏、元器件变质,故障出现一般会引起打火或熔丝。[1]

1.3设备老化磨损故障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技术状况的不断变化。如一些部件会移位、磨损、老化。如果更换不及时,磨损零部件的损坏将造成设备故障。这种损耗型故障在彻底损坏前有些会出现征兆,但多数情况下无征状,此类易损部件多以机械类和大功率电真空类器件为主。

1.4机械故障

机械部分出现故障,一般运行部件受阻或停止,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主要表现在:(1)机械转动部件受阻或卡死:这种故障主要是由于设备长期不用,使机械转动部件受潮生锈或者有杂物掉进机内。(2)机件弯曲、变形、破碎、断裂:这种故障多数为设备受到严重碰撞。(3)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例如螺丝、螺母等在机械部件长期活动受力而松脱。

2.现代医疗设备维修所涉及的专业的复杂性

现代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复杂程度高,维修和维

护的难度系数大,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工作专业性强,其涉及的范围有:(1)电子仪器的维修: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仪表的维修;(2)医用放射设备的维修:如X光机、CT及DSA等的维修;(3)光学仪器的维修:各种显微镜、光源及内窥镜的维修;(4)医用检验设备的维修:如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制冷设备的维修:包括冰箱、冰柜、空调的维修;(6)小型机电设备及机械设备:如吸引器、离心机、手术床、车、柜等维修。[2]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医疗仪器的种类繁多、构造亦各不相同,价值差别很大、需要维修的时间、方法、技术各不相同,因此维修存在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

3.1预防维修;

提高医疗器械的检测质量,提前预防设备出现故障,提高设备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查是设备维修的一种主要形式,常见的检查手段分为两种:

3.1.1日常检查日常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1)时刻保持医疗器械清洁、干净;(2)使用前检查医疗器械的稳压装置、电源和电压正常与否;(3)使用中应保持纪录医疗器械的使用状况,注意其性能与功能正常与否;(4)检查医疗器械的水路、光路和电路正常与否;(5)使用完医疗器械后要记得关闭电源,盖好防尘罩;(6)如果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及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不得私自拆卸,并填写纪录。

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检查可以有效预防机械故障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日常检查是医疗器械保养的基础。通常由器械的使用人员对器械进行日常检查,因为他们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最高,对医疗器械的性能和故障率高的部件比较了解,更能保证检查质量。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器械正常运转。

3.1.2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的维修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通常由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为了降低医疗器械的故障率,保持其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能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性能检测;(2)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清洁和除尘;(3)对医疗器械的运转部位进行定期润滑;(4)定期检测和更换故障率高的部件;(5)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水路、光路和电路正常与否;(6)定期检测医疗器械的接地状况和稳压状态。

器械维修工程师制定定期检查的项目及实施检查的方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了解主要检查设备的主体部件是否存在故障现象,必要时应及时更换零部件,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并及时发现其中安全隐患等问题。

3.2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装备从计划购人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多的争取技术文件特别是整机的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3.3事后维修-即时维修

当仪器装备发生故障后,即时维修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即随叫随到现场维修。这种维修是经常出现的,它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优质完成即时维修。即时维修的要求仪器类型多,同时由于故障突然,就要求维修人员技术必须熟练精湛,根据不同类型的仪器装备,由不同的技术人员承担,或按着已有分工负责实施。无论是哪种维修,在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无论是跟踪维修、定时检查维修、还是即时维修,都与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改善性维修、综合性维修相辅相成,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维修工作。定时检查维修实质上就是预防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即时性维修就是事后维修的同义语。

3.4改善性维修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在设备的使用管理中,维修保养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做好对设备的三级保养工作,建立健全保养制度,从而将故障率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医院仪器的高效运行。

3.5综合维修将设备的修理工作科学规范化管理

3.5.1保修期内的修理如仪器损坏尚在保修期内,与厂家联系,厂家派人修理。

3.5.2过保修期的仪器设备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在临床使用中出现故障时,往往要求维修人员随叫随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3.5.3对旧设备的更新改造对落后的或老化的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医疗仪器使用年代久了就会老化,从性能和先进的角度看已无使用价值,但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就会使其发挥功能,并为医院节约财力。

3.5.4加强对医用仪器的质控、计量工作管理医用仪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是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头等大事,因此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计量工作,也是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关键。只有做好质控、计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医疗技术的精确、可靠,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3]

3.5.5对需报废的设备由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提出权威性的意见,经上级领导批准报废的设备,保存一些有利用价值的零配件,作为维修备用件。

3.5.6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质量,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很多技术成果,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业务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要求维修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一旦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维修人员一定要有能力选用最佳方法,利用最短的时间排除医疗器械的故障,使其正常工作。

3.5.7应重视与医护人员交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当今医疗设备功能多,价格昂贵,注意事项多,医护人员由于对设备不太了解,怕误操作等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因而大多都只是用到设备的很少的几种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设备的优越性。因此,设备技术人员应主动与医护人员就设备的使用及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指导,对设备常发故障排除的简易方法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快捷、更专业、更优质地为患者服务。[4]-[5]

4.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制度

医院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制度,对维修及管理活动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定,使维修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大限度的提高医疗器械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器械管理制度;(2)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等。

5.建立医疗器械状态库和信息反馈系统

随着现代医疗器械不断精密化和复杂化,对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仅凭实践经验远远不够,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资料,建立医疗器械状态库和信息反馈系统,为设备故障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6.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器械取得的巨大进步,由于医疗器械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能力和水平,它在医疗领域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了大量医疗器械,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正常运行时间,必须建立高质量的维修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顾凌威,吴比,楚振升.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科技传播》2011.1.59-60.

[2]崔飞易,黄煌镜.探讨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与管理.《科学管理》2011年第26卷11期60-61.

[3]何彦.浅谈医疗设备的综合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第28卷第3期:50-51.

[4]张九妹,于慷.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医疗装备2007第12期.37-39.

[5]周志强,周凌宏.浅议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