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郭英

郭英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定义: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指以语文教科书中一个主题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全盘考虑,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材内部结构,对其中的课文、习作、积累、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

单元整合教学这种教学形式自产生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占据小学语文教育的越来越大片的舞台。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立足课标原则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科学性,立足语文课标,才会让语文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优化配置整合原则

立足语文课标,教学就坚持了正确的方向,要使单元整合教学产生实效,还要优化配置整合。

1.优化配置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设施的科学合理优化配置,能提高办学的质量。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常常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能为师生提供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对整合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优化配置教学软件设施。如果教学软件设施跟不上,再好的硬件设施也是资源的浪费。单元整合教学要想发挥最大的效果,教学软件设施必须跟上。如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井井有条的教学管理等。

3.优化配置教师结构。虽然教师结构也是属于软件设施,但是由于教师是单元整合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单独提出来。首先,对教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提升教师对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的认识。对整合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是蕴含在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过程中最本质的内容,教师只有首先对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有一个正确与清醒的认识,才能保障后续的整合教学持久、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秦敏.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

]让教师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能坚定信心,而不是浅尝辄止。其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包括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和方法指导。

4.优化配置课堂结构。单元整合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氛围的营造都是影响单元整合教学成效的因素。

5.整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单元整合教学要整合不同学科、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整合,校内外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单元内各类学习资料的整合等等,树立“大语文观”。

三、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单元整合教学相对传统单篇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内涵,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教学技能,让课堂不仅具备科学性,还要具有艺术性。

(一)广泛读书,厚积薄发的文化基础

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同理,我们语文教师要立足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腹中没有一点诗书是怎么行。

单元整合教学涉及学科内外、古今中外,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必须得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作为新时期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才能在整合教学的舞台上厚积薄发。

(二)了解时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现代的知识更新迅速,作为教师不仅要阅读经典,还要了解时事。而单元整合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跨越天文、地理、政治、历史,一名教师哪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再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知识也会“过时”,过去的真理可能变成谬误,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三)苦练内功,随机应变的课堂调控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单元整合教学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是生成的,其不确定因素和可变因素大为增多,教师要整合各种因素,使其最优化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要求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掌握随机应变的课堂调控能力。

四、课堂上应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

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课堂,这就要求学生广泛地参与。如果课堂成为少数人表演场,而大多数人都是陪听者,那么就和传统课堂没有什么区别了。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的问题的难度应适中,让大部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给愿意挑战的学生,或者把问题分为ABC级,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课堂生成性

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的预设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在预设的“轨道”上行驶过程中,课堂的突发状况也会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让人始料不及,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判断课堂突发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可以临时调整,价值不大的,要巧妙回归“正轨”。

(三)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孩子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在单元整合教学中,从备课到上课到评价都要充分关注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

五、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整体把握策略

这里整体把握的对象是一个单元。当进入一个新的单元,首先是整体感知,浏览全组,然后是部分感知,横向扩展,最后再整体回顾,纵深发展。即采取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在整组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心中要有全局,而其中的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是这个全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人间真情”,为了达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的教学目标,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人间处处有真爱;在部分感知阶段,通过学习第17课《可贵的沉默》,让学生学会回报父母的爱;通过学习第18课《他是我的朋友》,让学生明白怎样对待友情;通过学习19课《七颗钻石》,让学生明白人间的爱有许多种,爱可以创造奇迹;通过学习第20课《妈妈的账单》,让学生感悟到父母对子女那种无私无价的爱;而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去收集、回忆、了解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作文通过口语和书面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升华对父母的爱。最后在“展示台”阶段总结全组内容,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会感受爱,还要学会回报爱。

通过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学生在口语交际和综合展示课上,讲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感人故事,一个学生讲到自己两岁时一次不慎走失,父母心急如焚地寻找自己的事迹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一个学生还带来了妈妈为他亲手织的毛衣,讲述妈妈怎样白天上班,晚上在灯下为他织毛衣的故事,还有学生展示了自己为父母做的贺卡,自己为父母写的小诗等等。

二、充分预习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就是展示,而学习新知大部分时间在课外。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课堂就是交流、展示的舞台。因此充分预习是展示的基础,展示是预习的灵魂。其基本流程为:

1.出示预习目标。预习目标是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挖掘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制订的,要求符合学生特点,符合学段要求,符合教育规律。预习目标是通过“导学案”为载体传达给学生的,学生的预习效果展示在导学案上,一般分为“背景知识”、“字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初步感受”等等。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主题单元,在第一节课整体感知阶段,引入新知后,教师为学生制订以下预习任务:

1.搜集资料填空:

(1)《巨人的花园》的作者是()国著名作家()的童话《》改编而成的。

(2)《格林童话》是()国的()搜集整理的,我读过的故事有:《》、《》、《》等。

2.给下列词语加点字注意。

洋溢()允许()训斥()凝视()

拆除()火辣辣()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用“___________”在文中勾画出具体描写巨人的花园的语句。我发现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这则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先讲,再,接着讲。最后智慧的女儿告诉他们:__________。

(3)《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写了与之间的友谊。主要通过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4)《小木偶的故事》:本文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主要讲了一只原本__________的小木偶,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意识到__________。

2.自主预习,小组交流。预习方式分为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预习两种方式,自主预习一般在课外完成,小组预习一般在课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3.课堂展示。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指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板演。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这个环节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培养了思维,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怎样辩驳别人意见。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

4.教师点评补充。教师点评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不足或有误的地方,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视其情况再作补充和加强。

三、以读代讲策略

在教材中有些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不但可以节约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还可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胡胜莲.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0):17-18.

]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有以下精读课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这几篇课文,无论是气势雄伟的长江,迷人的西湖,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南疆,还是四季的北国,具有现代都市风采的香港,都是以歌颂祖国大好山河,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这一主旨编排的。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地朗读是感悟课文最好的方法。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教师只需为学生点拨几个关键词语:“潋滟”、“空蒙”,学生便可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全诗的意思,剩下的就是各种方式读,诵读要避免机械重复,要变着法子不留痕迹地读,如师生接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个别读,配乐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等。所谓“诗书百遍,其义自见”。见附录一:《望天门山》的教学片段。

四、同类对比策略

同类对比阅读又叫群文阅读。就是教师重点引导学习一篇文章,然后举一反三,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一篇或几篇同类文章。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巩固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本身就是群文阅读,但是教科书单元课文安排是按照主题单元安排的,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同类对比阅读作为补充。同类对比阅读有以下方式:

1.课文拓展延伸。在课文学习前或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补充阅读的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背景、后续民展,科学原理等等。如学习完《最后一分钟》后,为学生补充阅读《七子之歌》,让学生通过不同体裁文本的阅读,对历史事件加深认识,深化情感。

2.同类题材对比阅读。通过同类题材对比阅读可以比较二者在写法上的异同,学习安排材料。如《景阳冈》一课的教学,重点抓打虎和喝酒环节,感悟武松豪放、勇武、倔强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采用了一篇带多篇——以《景阳冈》一文带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李逵怒杀四虎》的学习。从而达到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拓展阅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个”到“类”的迁移阅读的教学目的。

3.同类体裁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同类体裁文章,感受一种体裁的特点,归纳同类体裁的共同点。如儿歌、说明文、童话、寓言等等。

4.其他整合点。除了按题材、体裁等对比阅读外,群文阅读包罗万象,可以是任何相似的一个点,只要它能串起几篇有价值的文本,让学生悟出一点语文学习规律就是有价值的。如“设置悬念”、“伏笔”、“象声词”、“称呼”等等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