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魏家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魏家敏

魏家敏

魏家敏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516002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血透的60名患者,患者接受血透的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血透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透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身体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结论:针对血透患者,在其安全管理中,充分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血透;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主要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进入到一个有无数根空心纤维所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对流进行物质交换,从而有效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1]。但是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出现低血压等现象,甚至会出现导管感染,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身体健康。为提升治疗效果,则需要在透析室中开展高效护理,保障患者健康,常规性护理效果低下,因此本次主要探究了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接受血透的60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人。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13人,患者年龄在39-68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16人,患者年龄在41-70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我院接受血透,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未发现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每周均需要接受2次血透。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30名血透患者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查房,并指导患者用药,同时也需要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而观察组中的30名患者将采用预见性护理,应用过程如下。

1.2.1低血压护理

患者在血透过程中极易出现低血压,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血透开始之前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一旦发现血压较低的患者,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将透析液的温度调整为36°,从而对患者血管的收缩发挥一定刺激作用。护理人员需要明确的是,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利用透析曲线,并控制其速度,速度由快逐渐缓慢。若患者在血透时出现了低血压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控制住血泵的速度,改变患者体位,为患者提供氧气。

1.2.2肌肉痉挛护理

患者在血透时还会出现肌肉痉挛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患者血透的时间,同时还应当告知患者,需要正确管理自身的饮食,并适当锻炼,从而控制体重。此外,针对一部分老年患者,还应当选择高钠透析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超滤量。并且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按摩与热敷的方式减少患者肌肉痉挛问题。

1.2.3心功能异常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血透之前,应当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在血透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力度。在血透工作正式开始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充分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心功能遭受异常。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血透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从三方面判定,分别为肌肉痉挛、心功能异常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24.0统计学软件工具对指标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分别采取t检验与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血透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3.结论

血透室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科室之一,并且需要明确的是,血透室的地位十分特殊,因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为保证血透效果,加速患者健康恢复,在血透过程中应当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大部分医院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但效果低下,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有效预防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继而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3.3%,由这一研究数据可见,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其效果远远高于常规性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对血透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血透设备进行排查,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从而进一步预防并应对风险事件。

综上所述,针对血透患者,应当在其安全管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摈弃常规护理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充分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殷春艳.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4):171+186.

[2]胡金炼,贺杰美.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2):155+161.

[3]肖秋华,温萍英,肖月华,朱媛.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06):149-151.

[4]李在勇.观察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4):16-17.

[5]周小卫.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3):22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