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方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方案的探讨

洪华瑞

身份证号码:44098219870417xxxx

摘要: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续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本文主要介绍本方案桩基包含黄龙带特大桥、佛公顶大桥、良口流溪河1号桥桩基,根据地质资料来看,此部分桩基地质条件较好,地质情况依次为粉质粘土、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强风化粗粒花岗岩和中风化粗粒花岗岩;同时,这部分桩位距离黄龙带水库有一定距离,渗水影响小,具备挖孔桩施工条件,保证了挖孔的质量。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基桩开挖;孔内爆破;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本标段起止里程为ZK137+400-ZK140+540.5,全长3140.5m。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主桥宽度为2×20.5m。包括新建黄龙带特大桥、佛公顶大桥、黄龙带隧道、350m长路基及部分良口流溪河1号桥。合同计划工期为22个月。其中黄龙带特大桥及黄龙带隧道为关键性工程。

1.2、地质情况

桥区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侵入岩体--粗粒花岗岩(γ52-3)。

1.3、方案简介

本方案桩基包含黄龙带特大桥、佛公顶大桥、良口流溪河1号桥桩基,一共78根。此部分桩基均位于山势陡峭位置,不利于修筑便道和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根据地质资料来看,此部分桩基地质条件较好,地质情况依次为粉质粘土、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强风化粗粒花岗岩和中风化粗粒花岗岩;同时,这部分桩位距离黄龙带水库有一定距离,渗水影响小,具备挖孔桩施工条件。

二、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桩基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初步确定桩基长度40m的桩基可以适用挖孔桩施工。

2.2.1、挖掘方法

采用全站仪按设计进行放样,并在桩位外设置纵横向十字线控制桩位,确保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位偏差小于5cm。同时在孔口四周做好排水设施,以利排除地表水。孔口周围用砼孔口护壁予以围护,孔口护壁高出地面不小于30cm,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孔口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桩基开挖,对于土层采用人工用铁锹开挖,对于强风化层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开挖,对于中风化层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预裂爆破法开挖,在孔口架设三脚架,用卷扬机提升挖掘出的土石。

桩基首节开挖(锁口)一般采用人工铁锹开挖,开挖深度为2.0米,孔口外直径在桩基直径的基础上加大1.2m,通过锁口托住护壁,锁口厚度30cm,宽度60cm,首节护壁厚度25cm。施工完首节后每次挖深1.0m,而后浇砼护壁,拆模后待砼强度达到10MPa以后继续开挖1.0m,浇砼护壁,依此循环,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2.2.2、护壁施工

护壁砼采用现场机械拌和,强度等级使用C30(与桩基砼同等级),必须振捣施工,保证密实,施工时可适当添加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以缩短护壁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护壁挖成梯形,梯形上宽20cm,下宽15cm。护壁竖向钢筋采用Φ12螺纹钢,钢筋间距约为25cm,横向采用Φ8钢筋作为箍筋,间距15cm,箍筋与主筋通过扎丝绑扎,当挖至中风化岩质层时,护壁支护参数可相应调整。护壁模板采用根据桩径大小定制的四扇钢模板通过螺栓拼装而成,模板内可增加钢管支撑,保证模板不变形。

2.2.3、挖掘的工艺要求

⑴桩孔开挖时,应先开挖桩孔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桩孔开挖的范围应为设计桩径加护壁厚度。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

⑵在挖孔过程中,须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不超过0.5%,孔径、孔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孔直径采用卷尺进行测量,每隔1m、进行一次测量,每断面至少测量两次。垂直度采取测锤进行测量,通过辅桩对准桩中心,在桩中心悬挂测锤,使用卷尺测量,通过计算确定垂直度。

⑶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撑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塌孔,渗水应设法排除(如用井点法降水或抽水泵排水)

⑷桩孔挖掘及支撑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当天开挖当天支护,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塌孔。出渣时卷扬机应慢速提升。

⑸挖孔如遇到涌水量较大的潜水层承压水时,可采用水泥砂浆压灌卵石,或其它有效的措施。

⑹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须进行孔底处理。桩底最后0.3m深度范围内应采用风镐开挖至底。

⑺桩顶安装护栏围避,高度不小于1.2m,保证人员安全,并设置护罩,在不作业时盖上,防止人员坠落。

⑻桩基挖掘过程中,要做好每天施工日志,对每班施工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每班进尺、浇筑护壁时间;

⑼现有水文地质情况符合人工挖孔桩施工条件,施工随时留意实际地质情况的变化,如有特殊情况,则考虑施工工艺是否需进行调整。

2.2.4、孔内爆破施工

⑴爆破方法的确定

采用常规直井掘进,浅眼中内掏槽多段微差非电松动爆破法。

⑵桩基掘进工作为确保施工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孔内爆破施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须打眼放炮,严禁裸露药包。对于软岩石炮眼深度不超过0.8m,对于硬岩大广高速S26合同段石炮眼深度不超过0.5m。炮眼数目、位置和斜插方向,应按岩层断面方向来定,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打眼过程中,应注意四周岩层变化情况,打眼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在井口监控。

严格控制用药量,以松动为主。一般中间炮眼装硝铵炸药1/2节,边眼装药1/3节~1/4节。炮孔内起爆药包用非电微差雷管,簇联式联接,用电雷管在起爆站引爆。

有水眼孔要用防水炸药,尽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要按安全规程处理。

炮眼附近的支撑应加固或设防护措施,以免支撑炸坏引起塌孔。

孔内放炮后须迅速排烟,用高压风管或电动鼓风机放入孔底吹风等措施。当孔深大于12m时,每次放炮后立即测定孔内有毒气体浓度,确保安全后人员方可下孔施工。

一个孔内进行爆破作业,其它孔内的施工人员也必须到地面安全处躲避。

2.2.5、排水(含潜水层)处理

除挖掘顺序中述及的有关排水要求外,还要注意下列事项:

除在地表墩台位置四周挖截水沟外,并应对从孔内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远离桩孔。

孔内渗水量不大时,可用铁皮桶盛水,人工提引排走,渗水量大时,可用小水泵排走。孔深小于水泵吸程时,水泵可设在孔外;倘孔深大于水泵吸程,须将水泵吊入孔内抽水。

在灌注混凝土时,若数桩孔均只有小量渗水,应采取措施同时灌注,以免将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难。若多孔渗水量均大,影响灌注质量时,则应于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它各孔水位,此孔最后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

挖孔时如果遇到涌水量较大(90立方/小时以内)的潜水层承压水(水头9m,压力90kpa),可采用水泥砂浆压灌卵石环圈将潜水层进行封闭处理。

首先用水泵将井孔内水排尽;然后把潜水面沿孔壁周边完全挖出来;再在孔壁设计半径外面开挖环形槽。

在孔底干铺20cm厚卵石层,其上安设5mm厚、高度稍大于潜水层的钢板圈,其内径等于桩径。在钢板圈内卵石层上设置2根直径25mm压浆钢管,其中1根作为(当另一根堵塞时)备用。压浆管埋入混凝土顶盖处焊一钢板,以利定位及防止压入的水泥浆沿管壁上流。

钢板隔离与孔壁之间填充卵石,其孔隙率要求在40%左右。

为了省工、省料,便于继续开挖,在隔离圈内填充装泥麻包(草包),要求填密实,减少孔隙。

灌筑水下混凝土顶盖,强度等级C30,厚50cm。

压浆:同一压浆管按材料分的给进程序为:先压泥浆,将钢板圈内的空隙用泥浆填充,以节省水泥;次压纯水泥浆,因其流动性好,裂缝很小亦可压浆;最后压进水泥砂浆,其配合质量比为1:1。砂浆中可掺入合适的早强剂,各种压浆均以稠度来控制。稠度用砂浆流动度测定器来测定,以s表示。泥浆稠度要求2s~6s,稠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稠度要求2s~10s。压浆机具可用灰浆泵,压力0.3MPa~0.4MPa。

封闭完成继续开挖:封闭完成48h以后可将水抽尽,水位不上升,即可用风镐将沸腾顶盖凿去孔径范围之内的部分,并吊出装泥麻包,拆除钢板圈,继续进行挖孔工作。

三、钢筋笼骨架制作及安装

钢筋笼骨架在钢筋场制作,而后运至现场使用吊车等机械来下放钢筋笼大广高速S26合同段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第12页,共25页钢筋笼按JTJ041-2011规范的有关要求,在钢筋制作棚内按图纸要求放样制作主筋、加强箍筋、螺旋箍筋,并绑扎、焊接。钢筋骨架的保护层通过在螺旋筋上穿入中心开孔的水泥块对称穿入,2m一层,每层布置4个。

钢筋笼安装时为保证不变形采用两吊点起吊。钢筋笼竖直后,检查骨架是否垂直,如有弯曲变形加以纠正。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放,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当最后一道加劲箍筋接近孔口时,用钢钎从钢筋下方穿过,将骨架支承在孔口,再吊起第二节骨架,使他们在同一竖直轴线上,进行套筒连接。接头接好后,稍提骨架,抽去支承钢钎,下放骨架,如此循环,使骨架下至设计标高为止。最后将骨架固定在临时设于孔口的井字架上,并位于孔口中心,钢筋骨架底面高程控制在±5cm以内。

四、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灌注分两种:

一是直接浇筑,即干浇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砼,吊机吊送,串筒导料,插入式振捣施工。

二是水下浇筑混凝土,当孔内积水较多,进水量>0.3L/s时,采用水下浇筑。采用搅拌车运输砼,吊机吊送。具体步骤为:安设导管→设混凝土球使之与导管内面贴紧并用铁线悬吊在导管下口→灌注首批混凝土→拔掉混凝土球→连续灌注混凝土,提升导管。

结语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通过工程实践,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介绍了钢筋笼骨架制作及安装及混凝土的浇筑,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竣工。

参考资料

[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