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作品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22
/ 2

托尼·莫里森作品浅析

肖瑶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100029)

摘要:作为一位非凡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作品中紧紧围绕着非洲文化,如非洲的宗教和哲学。因而,美籍非裔们被非洲和美国文化差异所冲击、被双重身份困扰等问题被自然地引导出来。在写作视角方面,莫里森善于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在莫里森的作品中,她常表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在文学写作技巧方面,黑人作家惯常运用的写作技巧——黑人幽默,在她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尤其体现在作品《苏拉》中。

关键词:非裔文化;身份;后殖民主义;黑人幽默

宗教塑造人们的思想,并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在《所罗门之歌》中,人们可以与死亡的人谈话,死者的灵魂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苏拉》中,莫里森运用上帝视角充分展示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身份。在《天堂》,非洲宗教中热衷的理解和宽容的思想被清楚地表现出来。

在非洲哲学中,人们相信死者会回到真实的人类世界,这显然表明死者与现实世界之间没有界限。莫里森吸收了非洲裔美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她的小说中运用。在她时刻提醒世人,黑人像其他民族一样拥有宝贵的传统。

当这些非洲裔美国人在两种文化之间受到严重影响时,文化冲击就已悄然而至。莫里森介绍了白人文化如何影响黑人,并在《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中,展现了白人的价值观对黑人的冲击。黑人女孩Pecola的悲剧故事揭示了白人文化的负面影响是黑人扭曲变形价值的主要原因。除了揭露黑人生存的惊人现实之外,莫里森还探讨了抵制白人文化压力的方式,并在心灵上保持黑人思想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非洲裔美国人才能找到他们的身份。

黑人社区是非洲裔美国人寻找自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苏拉》中,所有人物苏拉、内尔、伊娃、汉娜、柏柏尔、海琳莱特等人都在与双重身份作斗争。拥有各色人种的社区被认为是寻找真实身份的主要障碍之一。莫里森利用这个虚构的社区追溯历史先例;实际上它是托尼·莫里森想象的社区。在黑人的历史中,白人的力量无处不在。从历史意义上讲,黑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或社区,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这个历史原因印证了莫里森关于黑人社区影响非裔美国人寻找身份的观点。这是莫里森“回归”非洲黑人文化以及美国黑人文化的“回归”愿望的象征。莫里森说,只有黑人坚持自己的文化根源才能建立自己的身份。

在寻找身份的过程中,后殖民主义在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凸现出来。莫里森认为,事实上,最糟糕的情况并不是白人将社会标准化,而是黑人对这一标准的接受和内化。在主导的白人社会之下,美与审美概念一样具有政治性,而丑则不仅仅是一种外表的问题,而且还表现为一种内在的丑陋,一种精神和道德上的失败,即使不是天生的邪恶。“白色”被赞美和灌输仁慈和优越的内涵,而不是白色的则被贬低,并与恶意和自卑联系在一起。(qtd.in(Peach)25)

在这部特别小说的美国社会中,种族主义者的态度如此苛刻,如此普遍,并且如此具有破坏性,以至于黑人有时不得不将种族主义置于自己之外,似乎同意某些条件,并将种族主义的信息内化。内化的种族主义使他们接受了压迫多数社会造成的许多黑人的刻板印象。他们被教导对任何与大多数文化的中产阶级的神话理想不同的东西感到愤慨——那些“太黑”的皮肤,“太淫”的头发,穿着,讲话,和“太响”的音乐。他们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给那些看起来更白的小组成员,并诋毁了那些肤色较黑,头发较短或其他“不太白”特征的人。

生态批评是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文学和环境,所有科学都汇集在一起分析环境和集体讨论,以及纠正当代环境危机的可能解决方案。几乎所有莫里森的小说,特别是《所罗门之歌》,都提出了“人类个体和社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与植物,动物和风景发展的各种关系。”

作为一个典型的黑人作家,莫里森坚持她是为了黑人而写作的。通过这种方式,她在她的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黑人写作技巧黑人幽默。在《苏拉》中,莫里森利用反讽来揭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给黑人带来的压迫。作为小说中的防御机制,幽默使黑人在精神上击败白人并应对那个荒诞的世界。而黑人幽默同样也是无力对抗当权者的武器。通过使用口头幽默,创造幽默的场景和塑造幽默人物,莫里森利用幽默作为工具来提出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谴责,并表现出黑人乐观处世的态度。

结论

追随者非洲文化,托尼·莫里森不管是运用黑色幽默手法还是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她始终坚持要为黑人写作的理想。她善于从扭曲的人性的角度描绘身处困境的人物作品。而且,她并没有被困在从人性的角度写作的方式中,她也探究大自然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鲜活的自我,以及如何处理双重身份是她写作中的永恒主题,这两个主题总是相互呼应,如影随行。她对非裔美国人的命运充满了怜悯,但她又很积极地认为这一障碍总有一天可能会被克服。

参考文献

[1]BonniAngelo.ThePainofBeingBlack[N].Time,1989-05-22.

[2]JohnUpdike.DreamyWilderness--UnmasteredWomeninColonialVirginia[N].TheNewYorker,2008-11-03.

[4]Russel,Sandi.ItsOKtoSayOK[C]//NellieY,Mckay.CriticalEssaysonToniMorrison.G.K.Hall&Co.Boston,1986.

[5]DemetrakopoulosSA,BloomH.ToniMorrison’sSula:SulaandthePrimacyofWoman-to-WomanBonds[M].Philadelphia:ChelseaHousePublishers,1999.

[6]GalehouseM.NewWorldWomen:ToniMorrison’sSula[C]//PapersonLanguage&Literature339.Carbondale:SouthernIllinoisUniversity,1999.

[7]GatesHLJr,AppiahKA.ToniMorrison:CriticalPerspectivesPastandPresent[M].NewYork:AmistadPressInc.,1993.

作者简介:肖瑶(1995年2月—),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人,学历为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