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4
/ 2

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改善

侯增刚

西安东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为了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效率,促进生产流程的平衡与优化。文章将主要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出发,探讨精益自动化的内涵,分析在生产线平衡下精益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生产线;精益;自动化;问题,建议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对现阶段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来获得最高的质量,企业却希望用最少的价钱来生产出质量最高的产品。有鉴于此,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追求精益自动化的生产改善,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率,缩短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减少生产的价格,为消费者创造最大的优惠,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精益自动化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二、精益生产自动化的主要含义

所谓的精益生产自动化的主要含义就是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精益化的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方式,更是企业的工作态度,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促进企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识别价值,对企业的生产理念进行重新定位,满足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企业进行精益生产以前,存在极大的浪费行为,如过度加工、产品缺陷性浪费等,这些浪费的现象大多数都是属于隐性的,是难以被企业管理者发现的,但是又实际存在着的一种浪费。

为此,企业追求的精益生产平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企业的精益化生产应该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企业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促进企业的长久经营与发展,就需要节约企业的经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支出。为此,企业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交货速度的稳定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的精益自动化生产应该更注重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是一个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长久可持续经营的保障,可以为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进而拉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鉴于此,企业应该注重生产产品的价值,在生产的过程中追求精益化的生产方式,创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

三、精益自动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进行了精益自动化的生产,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进行规划,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在工作过程中缺少全局性的眼光,无法促进企业更深层次的生产。系统的规划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为基础的,可以促进企业按部就班的生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虽然采取了精益自动化生产的方式,但是却没有对生产的方式进行总体规划。要知道精益生产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步骤,在生产中既需要思想上的改进,有需要团队的合作来保障思想的落实。因此,为了减少精益自动化生产的阻碍,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对系统进行规划。

与此同时,对成效的巩固不及时。企业在精益自动化的生产中,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双重发展需要,但是,企业在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中没有注重对劳动成果的及时巩固,没有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及时

总结。企业精益自动化的进步是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对期间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分析、总结,形成精益自动化的生产经验,才能推进生产的实施,保障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时间。从短期来看,企业这样做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这样做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劳动成果的巩固,进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化。

最后在企业的精益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企业没有加强对精益自动化的管理。自动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大幅度的减少人力成本,促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经济的节约,为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先阶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并没有注重对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进行改善和管理,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精益自动化进行分析,导致在精益自动化生产中问题频发,给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促进企业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改善建议

(一)加强对精益自动化生产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是促进企业进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企业在精益自动化生产中需要建立一个具体的实施和执行目标,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成员的身上,明确进行精益自动化生产的时间点,做到权责明晰。与此同时,为了促进生产精益化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做一个总体性、全面性的规划。针对企业基础性的工作制定出更加详尽的目标与实施步骤,还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制定方案。主要包括生产精益化现场施工管理方案、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的方案。定期对举办企业的例会,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决,成立问题解决小组,针对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协调好相关的部门,强化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的总结工作。

此外,在人员的管理上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障权责明晰,将生产中具体的责任不断落实,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促进企业的进步。为此,需要按照不同的生产内容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到工作的开展中,对生产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方法上的指导,增强企业生产的凝聚力,促进精益示范线的建设。精益示范线的建设主要是为企业精益自动化生产提供一个标杆,让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有所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薄弱点进行积极的改进,根据企业精益自动化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改善,促进企业生产线的平衡发展。

(二)对产品价值进行分析,通过节拍的平衡来实现单件流优化

产品的价值是消费者购买的前提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产品的价值的表现。任何产品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只有有价值的产品才能被购买,才具有社会价值。具体来说在,在产品的生产中其价值流就是被要求的生产活动。鉴于此,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价值划分,将所有的活动按照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绘制出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然后按照生产流程图上的生产步骤和生产时间进行生产,进而实现生产节拍和销售的同步进行,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发生了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对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对生产线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分析,彻底的解决生产中的故障。

与此同时,生产流程图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率,保障生产的质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过劳的问题,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生产流程图对生产的节拍和步骤都有详细的指导,可以实时的对工作人员起到一个提醒作用,促进工作人员提升生产质量。

此外,为了提升生产线的平衡率,需要科学将生产中的工序和作业进行分析,尽量将生产节拍和个人的作业时间保持同步,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例如:两个相同的工序,如果进行作业的时间要低于节拍的程序,就需要对这两个生产工艺进行合并,进而节约生产时间。而对于复杂的工序,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其生产工序,采用优化的方法对生产的结构做出调整,改善复杂的生产工序,对复杂的生产工序的动作节拍进行分解与优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三)对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对工程方法进行创新

可视化管理是企业生产的管理手段之一,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符合生产的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一系列的需求就需要采取看板管理的方式对生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以此促进整个生产节拍保持一致,最终实现流程的生产。对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以及对工程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生产时间的浪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产的质量。还可以让生产的工作人员及时的看到内部的生产计划,及时的为客人安排发货,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不断增长,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实施工程方法的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种是采用机器作业的方式进行工艺的生产。为此,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来保障生产的时间和生产的质量。另一种是实现信息化的自动化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发展,在制造业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而为了适应制造业绿色生态化发展,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自动化生产既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还可以实现为企业创收,保障产品生产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生产线平衡的精益自动化生产改善的内涵进行探讨与分析,可以知道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满足产品的生产质量。就需要及时的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管理,促进问题的解决,并采取加强对精益自动化生产的管理、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节拍的平衡来实现单件流优化以及对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对工程方法进行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精益生产的导轨装配生产现场改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2]李盖华,岳楼,刘猛.基于精益生产的离合器盖及总成装配线改善[J].机械工程师,2013(12):68-69.

[3]石晓磊,张立坤,栾世超.基于连续流的生产线精益改善——以G厂A生产线为例[J].河北工业科技,2016,33(5):4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