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护理干预对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王海红张金月朱荣军齐建忠刘晓云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顺义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护理干预手段;并比较了2组患者术后1小时内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75例,诊断不明2例,穿刺不成功1例,穿刺成功率96.15%。明确诊断的75例患者中肺癌62例,肺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注意患者病情、心理、认知及行为变化,适时地给予护理干预,并认真检查患者实施效果,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顺利完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护理干预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对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随机选择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和CT扫描。全部患者均为肺部占位病变,且经纤维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方法。(1)穿刺方法。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CT扫描,穿刺针用cook活检穿刺针。行CT扫描选出最佳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术前进行常规出血、凝血时间测定,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达胸膜,以活检针进针至皮下,嘱患者屏住呼吸进行穿刺,待针尖达适宜位置后,行自动切割取材,取材后嘱患者屏气退针,取出的肿块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然后送检。(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进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其他的护理干预手段。①心里及认知干预。手术前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程序,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消除紧张情绪,同时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活检顺利进行。并且让患者认识到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估计病情的预后,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工作严谨、细致,让患者感觉温暖、舒适、安全,取得其充分信任。②行为干预。于手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呼吸训练,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并尽量使每次幅度保持一致,穿刺针进胸膜时患者必须采取屏气的配合,因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并确认患者呼吸方法掌握后进行穿刺;术后采取穿刺点向下的限制性体位,静卧1小时。若出现并发症根据情况取半卧位或坐位,平卧时头偏向一侧。

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1小时内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穿刺结束后立即扫描穿刺区域,让患者在CT室留观1小时,再次扫描方可离开。

4.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文78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75例,诊断不明2例,穿刺不成功1例,穿刺成功率为96.15%(75/75)。明确诊断的75例患者中肺癌62例,肺结核7例,炎性假瘤6例。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患者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情况等发生。

讨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已成为胸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穿刺活检虽然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出血和气胸是常见并发症.本文比较了2组患者术后1小时内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注意患者病情、心理、认知及行为变化,适时地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海萍,赵海波,张志雅.30例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体会.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64-365.

[2]陆春龙,马柏青.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9):52-53.

[3]李国栋,周正荣,李文涛,等.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及穿刺体会。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2):84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