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学生射击技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关于提高学生射击技能探讨

熊颖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成都610213)

摘要:射击技能对学生未来从业或技能专项化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其能力的强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以他们为主体的队伍建设的层次的高低。当前,随着射击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达成,院校学生的射击技能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本文就射击教学中影响学生射击能力获得和能提升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射击技能的针对性解决策略。即对射击教学课程设置、训练方式及射击考核方式的改良。将为射击技能教学提供有效参考,最终促成学生射击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射击;技能;提升

射击技能对学生未来从业或技能专项化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院校专业培养中的技能基础。其能力的强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以他们为主体的队伍建设的层次高低。随着射击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达成,使得院校学生的射击技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对于射击这一特殊的技能要求,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仍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学生射击能力获得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同时,对学生射击技能提高的有效探讨,促成射击教学的课程设置、训练方式及考核方向上的改良,为最终实现学生射击技能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学生当前射击技能的获得现状

当期,射击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动作模仿、动作成形及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同时在射击技能达成的各个阶段都会辅以射击相关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射击技能训练中,通过对射击准备、据枪练习、射击瞄准、精准击发四个环节分步习得,提高了自身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的协同配合度,在健康射击心理和生理的共同支持下完成射击这一专业技能行为。

现阶段,我国各院校射击训练中的枪械更新度和保有量、射击场地设施、学生基础能力层次、教师射击专业化水平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高效的射击技能目标统筹下,通过“讲解”与“思索”、“示范”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完成了对射击技能的习得和射击理论的提升。随着射击技能训练的深化实施,往往在射击技能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学生射击心理障碍、训练不足等问题,对学生团体素质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提高学生射击技能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成因

1.射击技能教学中创新能力不足

受限于教学安全这一教学行为底线及枪械训练的特殊性,大部分的院校对学生的射击技能训练有着极其科学而严密的管理办法和流程设计。需在严格的授权下,学生自身的训练行为方可进行,严禁学生过分主动的射击学习行为。造成射击技能的“教”与“学”的创新性行为未能较好的实施,学生射击技能的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训练目标的层级设计和射击技能学困生的精准帮扶不够。同时,射击考核场地预设能力及考核手段的不足,学生后期试训中,射击成绩出现较大波动。

2.训练中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到位

射击训练中的所出现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射击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对枪械的心理认知从好奇、兴奋到技能、实战转变中的过程性习得障碍。其心理行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畏难心理、恐惧心理及“急于求成”心理等。究其原因主要为对射击技能教学的有效应激心理未能获得较好地疏导。如:学生受限于体能储备在单臂或双臂悬空无依托据枪训练时,有半数学生较难长时间坚持,加之训练内容机械而固化,训练强度大等,在训练压力的压迫下而产生退缩和畏难心理;在实弹射击中,枪械的后坐力、声响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生理冲击,造成其对射击训练产生恐惧;部分学生对自己射击训练的目标制定不切合实际,多在“神枪手”的自我追求和标榜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射击训练的过激求成心理。

3.考核制度建设不健全

射击考核制度执行力不足,降低了学生与教师的目标融合程度,不利于师生的射击技能训练的共同体建设,射击课时教学的高效实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同时,在射击教学的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目的、自我管理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管理有着多重的交错,在“教”与“学”的条件化实施中,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难以保障基于学生个体的射击技能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射击技能中的有效策略

1.革新射击教学模式,提升射击训练信息反馈能力

通过对教学主体的转变,革新传统的监管式、笔画式射击教学模式。根据院校学生的习训基础展开有效射击教学。实现射击技能训练以安全为基础,以学生主动探索行为为导向,以媒体呈现和精准实践为基础的射击教学模式。同时,加大射击训练中的信息服务及射击数据库建设,为学生的枪械感知训练等环节提供数据反馈,促成学生技能行为的成形,为其能力训练提供有力参考。

2.开展射击心理辅导,提高射击训练心理应对技能

在射击训练的初期,要及时的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各种心理波动,对反应过激的学员要进行专项的心理辅导,减小不良心理行为,对学生射击技能提高的影响。同时,要科学有效的设计射击训练环节,适时加入心理放松训练,以缓解学习肌肉、心理过于集中的僵直状态,保障学生射击训练中的身体、情绪、智力始终处在状态。

3.完善射击考核机制,促成射击训练考核主体转变

射击考核制度的有效完善,是有效引导教师课堂行为和学生射击能力训练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实现学、练、考目标的一体化和质量提升。可以开创性地实施第三方院校或部、系联考的射击技能评定机制,有效实现射击技能质量目标监管下师生行为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射击技能的提升是一系统化问题,需在多效渠道的共同促成中才可有效实现。射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革新、心理辅导建设及考核评定机制的完善,都将有力地助推“提升学生射击技能”这一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射击技能水平和射击教学的质量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兰北平.谈谈射击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9-60.

[2]李登辉.试析警察射击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2):11-13.

[3]李超,宋浩.射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

[4]章小辉,龙晓东.警察体育射击测试元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郑晓琴.公安院校射击教学探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