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乙肝合并妊娠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乙肝合并妊娠的临床研究

涂冬梅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乙肝合并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乙肝合并妊娠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拉米夫定片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乙肝合并妊娠患者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固胎、安胎作用,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乙肝;妊娠;中药;拉米夫定片

乙肝是妊娠期并发的常见肝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乙肝病毒可通过各种方式在孕妇妊娠期、产前及产后感染胎儿和新生儿[1]。胎儿期一旦受乙肝病毒感染,可形成后期慢性乙肝携带状态,同时也会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对母婴的传播[2],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的治疗方法,以探究其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乙肝合并妊娠患者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36±3.24)岁;孕周12~34周,平均孕周(23.51±5.61)周。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15±4.23)岁;孕周13~35周,平均孕周(24.58±5.78)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片治疗,拉米夫定片(生产厂商: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日期:2010-09-30;规格:0.1g)口服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6个疗程。观察组给予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中药配方:茵陈10g,田基黄10g,党参10g,生白术12g,五味子15g,升麻15g,垂盆草15g,鸡骨草15g,白芍15g,茯苓15g,1剂/d,水煎服,分两次服,14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6个疗程。拉米夫定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孕妇胎儿(新生儿)状况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患者乏力、肝区疼痛、纳差、口干口苦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HBVDNA下降幅度≥3log10IU/ml,肝功能测定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HBVDNA降低幅度≥1log10IU/ml,<3log10IU/ml,肝功能测定下降超治疗前50%;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状况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孕胎儿生理各项指标正常,无孕妇围生儿死亡及胎儿畸形、缺陷情况;观察组有1例早产,对照组2例早产,其它均足月顺娩,新生儿状况良好。

3、讨论

乙肝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母婴传播作为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一直是传染科及产科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3]。拉米夫定是治疗乙肝合并妊娠的常用药物,具有强大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可有效减少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降低并发症,且未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对胎儿、新生儿发育的影响[4]。中医学认为,乙肝属“肝着”范畴,主要由正气虚损、湿热疫毒内侵所致疫毒蕴积,肝胆湿热。加之孕妇在妊娠期的血感不足、气易偏盛,使乙肝病毒和妊娠相互影响。在治疗上应以除湿养胎、疏肝运脾、调理气血为主,并兼顾妊娠期用药特点,采用中药清热解毒,补气活血、滋肾养肝。茵陈有清热利湿、利胆保肝之功效;生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和安胎的作用;升麻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宁心;五味子益气强肝;诸多中药的相互融合,可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5]。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不仅有利于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还可保护肝脏功能,起到固胎、保胎的作用[6]。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孕妇围生儿死亡和胎儿畸形、缺陷,且新生儿状况良好,无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的肝功能恢复与抗病毒功效显著,对孕妇和胎儿(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采用中药与拉米夫定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且可固胎、安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牛兆仪,靳晴,等.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28):12-13.

[2]赵建夫,刘爱菊,陈淑彦,等.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12):96-98.

[3]任晓玲,樊小春.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分娩前后免疫预防对新生儿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2):1299-1300.

[4]林向容,詹雨林.拉米夫定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07-1308.

[5]刘世明,陶永华.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拉米夫定疗效对比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96-96.

[6]李学军,李红亮.“健脾活血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