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谈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刘素梅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目的对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并总结体会。结果经积极的观察和护理,使患者静脉炎及局部坏死的发生率得到了降低,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且能使患者的疼痛感、血管痉挛或损伤等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于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内科慢性病患者,在输液前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血管情况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在输液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要尽可能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以对输液中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更好地控制。

【关键词】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静脉损伤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紧急用药治疗和实施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1],该方式为药物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给药途径,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和给药工具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静脉输液的三个变化阶段为:大头针、广口瓶与全开放;头皮针、玻璃瓶和半封闭;留置针、复合膜袋及全封闭。留置针在发达国家的静脉输液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头皮针输液是我国静脉输液的主要手段[2]。对头皮针输液进行频繁使用容易造成静脉永久性损伤,从而影响再次输液,老年患者较多发生此类问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本院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探讨对这类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病程(3.8±2.3)年,输液周期在14~30天之间,平均(15.8±2.6)天,100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内科慢性病患者来说,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了解并给予有效疏导,同时要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认真做好,主要内容有:病情发展和注意事项、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以及用药说明等方面,以使患者对医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得到加强;静脉输液中,在选择血管时应坚持由远及近的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弹性,不可选用关节处和易感染的血管来进行输液,下肢静脉穿刺尤其不要选择。并且要使穿刺的成功率得到保证,防止使血管的损伤度有所加深。若老年患者的血管较差,可采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血管进行穿刺的损伤度;护士要对患者点滴的速度进行定期巡视,以达到合理化,同时要了解相关药物的用量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另外,对于血管较差的患者,在输液前护士可以对其手部进行热敷让其血管充盈,使其出现痉挛的可能性降低。若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患者有血管异常、硬结和穿刺部位红肿等情况发生,要针对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程度的刺激征。若患者为下肢输液,则容易导致静脉血栓阻塞或血栓性静脉炎,往往很难使护士发现,需要给予下肢输液患者以高度关注,防止发生此种现象。等完成输液后,需将患者肢体抬高15~20min,以让其静脉进行回流,且防止药物过长时间在血管间存留,刺激血管而导致静脉炎的形成;若患者采用了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则护理人员要对穿刺血管进行仔细恰当地选择,轻柔操作。为加快患者血液循环,减少炎症的发生需要用50%酒精敷5~6次,并要对有无静脉炎的发生加以注意,将0.26%的奴夫卡应用于血管痉挛患者。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患者中,18例出现了轻度刺激征,5例出现了中度刺激征,没有出现重度患者。轻度刺激以脑梗死患者出现较多,中度刺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较多。经积极观察和护理后,患者静脉炎与局部坏死的发生率得到了降低,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且能使患者的疼痛感、血管损伤或痉挛等现象得到缓解。

3讨论

内科慢性病患者常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内科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主要有神经血管异常和血管弹性差等,输液过程中常常会有血管痉挛、渗出或输液受阻等现象出现,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容易使其血管受到较大伤害,从而影响其再次输液,一般情况下,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内科慢性疾病患者的患病时间较长,且其所从事的活动较少,造成血管血流速度缓慢,降低了其身体机能的抵抗力[3]。频繁穿刺患者的静脉会损伤其静脉血管内皮,注射药物存留在血管内的时间过长会使血管受到的损伤加深。若患者选择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假如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患者血腔小会使留置针和血管壁的接触有所增加,从而使其对血管内膜造成更大的刺激[4]。所以,护士要高度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管情况和心理状态等问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护好患者的血管[5]。

总之,护理人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并对输液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

参考文献:

[1]孟藜藜,李芹,徐炜炜.前馈控制在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89-90.

[2]王素芳,贾俊格,张海玲.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36-2637.

[3]陆美林,谭芊芊.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损伤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145.

[4]谢欢,尚丽丹,林惠明,等.静脉输液前馈控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7(12):176-178.

[5]武瑞香.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J].医药前沿,2014(2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