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苏芳

溧水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0例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对照、平均地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脑梗塞指的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疾病[1]。临床上脑梗塞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病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是脑梗塞的多发群体,中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大部分有耐药性、治疗依从性较差的特征,因此,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方法难以得到最为理想的效果。相关研究发现,采取优质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为探讨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现对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0例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8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5±9.65)岁;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小于6个小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对照、平均地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2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脑梗塞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相对比而言,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更为严重。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或者紧张、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就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予以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增加护患间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3];②优质的健康指导干预。大多数脑梗塞患者对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例如病理机制、发病原因以及疾病控制方法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可以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加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进行健康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语言柔和、态度诚恳。③优质的用药指导干预。护理人员必须把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如服药方法、服用剂量、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不按要求服药的危害性,以提高患者对药物服用的重视,使患者自觉按规定或遵医嘱服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监督患者,确保患者按量、按时服药,避免使患者出现擅自减药、停药甚至是换药的情况。

1.3评估标准

为患者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表,统计并计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维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6例,概率为80%,满意的有4例,概率为2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1例,概率为55%,满意的有5例,概率为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指的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4]。临床治疗脑梗塞以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常见方法包括:①溶栓治疗方法。在患者发病后3个小时至6个小时之间,通常对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给药溶栓。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②抗凝治疗方法。应用这种治疗方法时,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凝血检测,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肝素,其中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更高;③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方法。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血栓心脉宁片、银杏叶片等;④降纤治疗方法。在患者发病后24个小时之内,均可应用降纤治疗方法,其主要功效是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纤溶系统活性。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蝮蛇抗栓酶、降纤酶以及东菱精纯克栓酶等,此外,在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测。

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是脑梗塞的多发群体,中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减弱,因此,需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才能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需要大量有专业素质能力的护理人员,但目前护理人员逐渐趋于年轻化,护理经验、护理技术也有所不足,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护理效果,也导致护患纠纷事件频频发生。为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视。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新的护理理念不断发展起来,优质护理就是其中的一种。优质护理理念坚持以患者为核心,注重提高护理全过程、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并强调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相关研究发现,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需求非常复杂,需要更为人性化的护理,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5]。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耀霞,李艳军,郑冰杰.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02:159-160.

[2]唐甜.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79.

[3]于锦红,勾霞.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08:170-172.

[4]陈粹,王延芬.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156.

[5]铁海帆.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