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

赵华平

赵华平

邵东县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800

【摘要】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4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行引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17例)与实施围术期全面护理(观察组,1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4.12%(观察组)与64.71%(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患者在围术期的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引产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期妊娠;胎盘前置;介入治疗;护理

胎盘前置是指在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其下缘抵达宫颈内口部位,位置明显低于胎先露部位[1]。胎盘前置是造成妊娠晚期出血的一项主要原因,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多发生于经产妇中。从目前的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胎盘前置现已成为影响孕妇及胎儿安全的一项高危因素。本次研究就探讨了针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且同时出现反复性出血的患者实施引产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4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3.5±3.7)岁;孕周15~20周,平均孕周(17.5±2.7)周;首次妊娠1例,妊娠两次或以上次数16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3.2±3.6)岁;孕周16~20周,平均孕周(17.7±2.4)周;首次妊娠2例,妊娠两次或以上次数1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无典型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胎盘前置基本常识,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工作,术毕将患者推回病房。观察组:针对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考虑到胎盘前置患者的出血现象较易反复发生,因此难免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畏惧、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分娩时有可能会出现的大出血情况,甚至是导致今后完全丧失生育能力。针对患者所存在着的这些消极情绪,护理人员更应注重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干预,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手术操作过程,讲解技术原理,并通过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病例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2]。②术前护理。在开展手术治疗前应当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现状情况,如心理状态、腹痛症状、生命体征、阴道出血现象等多方面的内容,引导患者完成各项前期检查项目,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提前储备好足量血液,此外在落实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时还要重点加强对穿刺点及远端动脉波动的精准化标记,以方便开展术中及术后的对比分析。③术中护理。在产妇进入到产程后,相关的护理人员便需即刻准备好各项紧急抢救物品,并做好对胎儿的接生准备。掌握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同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并在产后采取心电监护,重点加强对阴道出血与子宫收缩现象的实时监测。另外,相关的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做好应对大出血的各项抢救准备,将相关危险因素尽可能降至最低程度。鉴于子宫动脉栓塞长期处在缺血状态之下,因而患者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腹部胀痛表现,对此相关的护理人员尤其要关对患者腹部疼痛现象进行密切观测,精准判断腹痛状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④术后护理。在介入治疗完成以后应当确保患者能够保持12小时的平卧状态,对穿刺一侧下肢在24小时内采取制动措施,同时利用沙袋按压6小时。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生皮下瘀斑、渗血、红肿等现象。尤其是要注意其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做好置流管监护,针对孕妇排尿量及尿色定时检查,嘱其多饮水以促进对比剂排出。若患者阴道有少部分血液流出或腹胀现象,便需注意血管栓子有可能会出现的脱落现象。⑤感染预防。在对产妇采取了介入治疗后宫颈部位的血液供应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短缺现象,同时再加上引产处理可能会进一步致使生殖道感染可能性大大升高,较易导致产妇出现多种并发症感染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体温、脉搏及阴道分泌物的密切监测,嘱患者每天对外阴进行2次消毒清洗,确保外阴能够始终保持良好清洁性,降低意外感染情况的发生率[3]。

1.3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分娩顺利进行,未发生阴道出血现象;有效:分娩过程基本顺利,阴道有少量出血,对孕妇及胎儿未造成严重影响;无效:分娩过程受到严重影响,阴道大量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将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²检验,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针对妊娠中期检查出的胎盘前置孕妇,应将其称之为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在实施引产时较易发生大出血现象[4]。而通过实施介入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但为了实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需针对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予以高度重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同时在术后开展护理干预也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介入手术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价值,且引产过程安全可靠。同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无效患者仅有1例,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针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效果可靠,且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素梅.探讨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的观察和护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4,21(16):7-7.

[2]尹丽.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14):350-350.

[3]朱宏利.10例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6,24(3):234-235.

[4]陈小丽,杨海英.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8):133,135.

[5]徐晓君.中期妊娠胎盘植入浸润膀胱子宫破裂DIC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7(36):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