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在乳腺癌辨证中的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八纲辨证在乳腺癌辨证中的重点

曹守鹏1殷东风2邢向荣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研究八纲辨证在乳腺癌辨证中的重点。方法通过八纲辨证对1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辨证,运用MicrosoftAccess2007建立数据库对乳腺癌患者主要症状进行统计、分组并总结乳腺癌的寒、热、虚、实证常见症状。结果130例乳腺癌患者主要症状共出现469次。表证6次,里证463次;寒证28次,热证127次,无明显寒热314次;虚证352次,实证117次。结论八纲辨证中寒、热、虚、实四纲适用于乳腺癌辨证。

关键词:八纲辨证;乳腺癌;症状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本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中医辨证方法较多,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藏象辨证等[1]。而八纲辨证在诸多辨证方法中占提纲掣领的地位,可以指导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实施。临床诊疗过程中,准确辨证才能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肿瘤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辨证较困难,运用八纲辨证可以化繁为简,为医者(尤其是青年医师)理清辨证思路,指导临床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搜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247例次,符合纳入标准130例,具体纳入标准见研究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纳入标准:a.影像学或病理诊断为乳腺癌;b.生存期>1个月;c.重复入院患者以研究时间内最后一次入院为准。

1.2.2诊断标准[2]:以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的定义来进行辨证;由于阴阳两纲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包含其余六纲,故不作为诊断标准。

1.3方法

对1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运用MicrosoftAccess2007进行统计并记录主要症状出现的次数,并按照八纲辨证对各证症状进行总结。

2结果

2.1对1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130例乳腺癌常见症状频次

2.2根据八纲辨证对症状进行分组,各组所占比重见图1、图2:

表1中,患者症状出现频次50次以上2种、50-20次4种、20次以下21种。

图1中,表里组:表证6次(1%),里证463次(99%);虚实组:虚证352次(75%),实证117次(35%);寒热组:寒证28次(6%),热证127次(27%),无明显寒热314次(67%)。

2.3按照八纲辨证标准,130例乳腺癌患者寒、热、虚、实常见症状如下,寒证:怕冷,咯痰(清稀),大便质稀;热证:手足心热,情志改变(烦躁易怒),怕热,咯痰(黄稠),便秘;虚证:怕冷,乏力,纳差,寐差,大便质稀,恶风,自汗,盗汗,口干,气短,胸闷,手足心热;哄热。实证:咳嗽,胁肋胀满不适,怕热,咯痰,大便质干,情志改变(情绪抑郁),善太息,胸闷。

2.4对130例患者症状按照寒、热、虚、实进行辨证,归纳各证情况见图3:

气虚型54例(41%),肝气郁结型(兼化火)32例(25%),气阴两虚型(兼内热)31例(24%),脾肾阳虚型8例(6%),热毒雍盛型5例(4%)。

3讨论

3.1八纲辨证是古人在临床诊疗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而来的。与八纲辨证相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虽无具体的内容,但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提示阴阳为辨证总纲。至晋唐时期已初有规模,后至明清时期较为完备,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纲领。”是祝味菊在其口述的《伤寒质难》中[3]。八纲辨证是诸多辨证方法的基石,在中医临床诊断过程中,有研究者曾提出:八纲辨证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方法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4]。因而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全面的、普遍性的指导意义[5]。对于症候,就疾病总的症候而言,不外乎阴阳;就病位而言,不外乎表里,就病性而言,不外乎寒热;就邪正关系而言,不外乎虚实。

3.2“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130例乳腺癌患者症状虽有虚实并见的情况,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此类情况可因实致虚、因虚致实、由实转虚。例如患者出现乏力、胸胁胀痛等症状时,可因气机阻滞,升降出入失司,局部表现出气虚的乏力症状,通过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症状可缓解。此类虽表现为虚像,却因实证所导致。因此笔者认为在辨证时虚或实两者间有一个偏重点,故将此类按照虚或者实偏重情况,在整体辨证时归为虚证或者实证。

在130例乳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中,仅出现表证6次(1%),里证463次(99%);几乎都为里证,辨证时着重把握里证。虚证352次(75%),实证117次(35%),以虚证居多;寒热组:寒证28次(6%),热证127次(27%),无明显寒热314次(67%),多数患者无明显寒热,偏热者多于偏寒者。对患者整体辨证,虚寒证8例(6%),虚热证26例(20%),实热证9例(7%),里实证28例(22%),里虚证59例(45%),由此可知,乳腺癌患者常见证按出现频次排序结果为:无明显寒热倾向的里虚证、里实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

130乳腺癌患者的辨证分型,气虚型54例(41%),肝气郁结型(兼化火)32例(25%),气阴两虚型(兼内热)31例(24%),脾肾阳虚型8例(6%),热毒雍盛型5例(4%)。按照证型出现频次排序为:气虚型、肝气郁结型(兼化火)、气阴两虚型(兼内热)、脾肾阳虚型、热毒壅盛型。五类分型按照寒、热、虚、实进行分组,趋势与图3一致。

3.3对于乳腺癌的辨证,重点把握住八纲辨证中寒、热、虚、实四纲。乳腺癌致病因内在因素引起。早期发现的乳腺癌,因癌邪侵袭,多为实证,聚集日久,郁而化热,寒热角度来看多为热证;乳腺癌患者术后或接受放、化疗等治疗时,因化疗、放疗为热毒,耗伤人体津液,手术耗气伤阴失血,多表现为虚证;放、化疗为热毒,对正常细胞组织和肿瘤均可产生作用,放、化疗后患者经上述治疗手段治疗后,热毒伤阴耗气,人体气血津液受损,日久导致气虚、阴虚、阳虚等,多表现为虚热证、虚寒证,而热毒伤阴最重,虚热证多于虚寒证;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还可表现出类更年期症状,此类属于虚证或虚热证。中期患者多属此类。临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多表现为虚证,因病情迁延日久,癌邪稽留,攻伐正气,阳气虚损至极,阴盛太过,格阳于外,以真寒假热多见。

殷师认为,肿瘤的实,不仅包括经典的实,也包括肿瘤的大小、病灶(转移)多少等;虚不仅包括经典的虚,也包括PS情况、机体功能低下与否等。由于肿瘤的影响使人体处于邪正、虚实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而中医在肿瘤不同阶段治疗的侧重点变化的原因,是由邪正交争趋势,即肿块和全身状况的对比情况决定的,并提出邪正盛衰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靶标。在治疗乳腺癌时将治疗原则分为扶正、祛邪、扶正祛邪三方面。用药方面,补虚扶正多用太子参、北沙参、白术、茯苓、麦冬、天冬等益气、滋阴、扶正抗癌,寒证重者酌情加干姜、附子等温中扶阳;祛邪多用浙贝母、牡蛎、薏苡仁、瓜蒌、鳖甲、莪术等消积、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山慈菇、玄参、紫草等清热解毒抗肿瘤[6]。对药物的选择多遵循“一药两用,甚至多用”的原则(即抗肿瘤同时兼有清热作用、抗肿瘤同时兼顾通便作用等)。需要注意的是,扶正祛邪原则虽是针对症状和证候本身的辨证结果,但也需针对肿瘤进展、机体功能适当增加扶正、祛邪、扶正祛邪药物。

4.结论

八纲辨证中寒、热、虚、实四纲辨证适用于乳腺癌的辨证。八纲辨证可以删繁就简,让医者(尤其青年医师)理清辨证思路,指导临床辨证用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乳腺癌的辨证施治,运用八纲辨证虽有执简驭繁、提纲掣领的作用,但不应仅拘泥于八纲辨证,应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酌加其他辨证方法,使诊疗更加完备。本文对乳腺癌八纲辨证侧重点的分析数据量较小,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学习中应扩大数据量,得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对于其他肿瘤,八纲辨证适合与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严世芸.构建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05:3-5..10.16305/j.1007-1334.2005.05.001

[2]季绍良.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105.

[3]薛飞飞.八纲辨证源流之探究[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02:13-14..

[4]雷慧,戴华.浅谈八纲辨证的思想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v.12;No.18509:8-9..

[5]徐建国.八纲理论的再认识及其临床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6:4.

[6]王歌,殷东风,殷东风运用中药饮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57-2159.

作者简介:曹守鹏(1992-),男,主要从事肿瘤内科学研究。

殷东风(1958-),通讯作者,辽宁沈阳人,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