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维护和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维护和管理探究

王纪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生活。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生态行业。本文将对“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促进“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云平台

前言

“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的模式出现,打破了传统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结合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云平台,推动了健康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但在“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维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理念提出时间过短。“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仍处于基础阶段,只有少数地方、医院引入新模式,造成了医疗信息孤岛。医院与医院之间检查信息不连贯,患者容易重复做检查,浪费医生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花费。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维护管理系统。第二,因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造成“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中个人健康信息存在安全隐患,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就诊信息、个人用药信息等隐私内容容易被泄露出去,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权,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影响。第三,互联网医疗不被信任,严重依赖传统医疗。传统的就诊习惯是去实体医院进行,对互联网使用及操作意识稍差的人群来说,“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是离生活距离遥远的名词,更不会去尝试并信任互联网医疗,严重阻碍了对“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和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

推动“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发展,促进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完善,需要多方努力。首先需要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指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1]。其中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从生活习惯、以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治情况等多方面记录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种健康变化。国民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自我健康维护管理意识,还可以挽救自己生命。当出现意外时,医院通过调取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第一时间了解病人血型、过往过敏史及当前慢性病等急救信息,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成功率。其次完善互联网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卫生服务部门系统掌握国民健康状况,了解国民健康水平,客观评价下级卫生服务部门的工作水平。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重大疾病隐患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电子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括内容有: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一份完整专业详尽的电子病历可以在病人就诊或远程会诊中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准确的信息,加快病情诊断速度,缩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及效率。最后,具有知情性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异地共享,实现了跨地域、跨机构的医疗,简化了医疗程序,促进我国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得到优质发展。例如:山东威海政府已经着手打造大数据健康医疗新模式,并将信息公开在政府官网。内容中提到山东威海将从“构建信息专网,完成数据汇集”、“建立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开放”、“加快数据应用,推动产业发展”、“打造智慧医疗,健康信息一卡通用”四个方面推进“互联网+健康”的融合进程。

(二)加强网络个人隐私法律保护、电子处方监管

“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发展目前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个人电子信息不安全和电子处方监管不严的问题,严重阻碍其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个人电子信息安全性,加强电子处方监督力度,是推行新健康模式的重要保障。在医疗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准入资质审批、患者信息保护、服务范围质量、消费维权等多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使“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得到安全发展。在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其中第四章内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损毁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统一,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同时,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电子处方开具、保存、使用的管理监督力度。对开具电子处方医生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保存电子处方的系统加强安全保护,对使用电子处方的患者情况进行仔细审核,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三)鼓励互联网医疗方法新尝试

全面完整的“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建立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提高国民接受度,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手机客户端从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领域进行推广,转化国民固有互联网思维,比如医疗信息、慢性病管理、母婴健康等[2]。通过网站和APP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功能,及时更新各个医院科室出诊医生名单,患者可以根据就诊科室和就诊时间提前在互联网上进行预约,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同时也缓解了医院拥挤状况。研发慢性病管理软件,发布由专家团队研究编写的慢性病相关预防手段、基本诊断方法、病情调理措施,向国民普及慢性病科普知识,缓解患者病情症状,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更可以定期组织专家团队线上互动,一对一的为患者答疑解惑。专业权威的母婴APP可以为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提供丰富的养育经验,让准妈妈准爸爸们提前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孕妇身体进行合理的调养。从怀孕营养补充到宝宝断奶加辅食到幼儿心理状态变化,全方位满足母婴知识需求,并智能建立个性化孕检时间表及疫苗接种表,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总结

“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模式的建立过程中仍有许多阻力与问题,但系统不完整、个人信息易被泄露、低信任度问题最终都会被解决,一个完善、有效、安全、专业的互联网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将为国民带来更好地健康体验,保障国民身体健康,加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郑斐,郭彦宏,张孟子.“互联网+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7):158-159.

[2]周丹袂.健康传播视域下国内移动医疗健康APP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