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高铁接触网断线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7
/ 2

沪昆高铁接触网断线原因分析

刘玉华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上海宝山200441)

摘要:5月22日,沪昆高铁G1658次因车顶电压互感器内部故障炸裂,造成接触网多次跳闸,并烧断接触网导线,影响11趟动车组晚点,构成铁路交通一般C类事故。针对此次事故,笔者深入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从电气原理的角度,分析断线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围绕此次事故,对行车、供电、车辆等多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断线;事故;应急处置

一、引言

接触网是沿铁路上方架设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或者动车组,是铁路电力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同时,接触网又是独一无二的供电线路,无备用线路,接触网能否正常供电,对铁路的安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触网一旦断线,将直接中断铁路线路列车正常运行,对铁路运输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事故概况

2019年5月22日21:04分至21:49分,沪昆高铁塘雅线路所至东孝线路所间共发生6次接触网跳闸,沪昆高铁915、916供电单元跳闸,916单元试送电失败,杭州供电段抢修人员进行上道抢修,发现现场东孝线路所-塘雅线路所区间1488#-1486#跨中(K309+250)接触线断线,断线位置处于G1658次(上海动车段CRH380BL-3546号)列车车顶部,2号车受电弓电压互感器炸裂,用手扳葫芦临时将接触线拉起并加装电连接完成临时抢修,累计造成141分钟接触网停电。严重影响了沪昆高铁列车正常运行,最终造成沪昆高铁接触网断线一般C14事故。

2019年5月24日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利用临时天窗点对断口处用接头线夹续接,烧伤处安装线夹补强,故障点K310+388至K309+069处按照120km/h限速运行。

经集团公司供电部初步分析,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为:G1658次动车组2号车受电弓电压互感器炸裂、永久性接地,送电时短路电流造成接触网烧断。

三、接触网断线产生的原因分析

1、现场事故照片分析

图1机车2号受电弓互感器炸裂图21488#-1486#跨中断线

图3故障报告

通过现场传回的照片,能够直观看到G1658次动车组2号受电弓压互炸裂,造成接地,导致沪昆高铁915、916、917、918单元多次跳闸。结合运行图复视系统,可以查看到21:06分,G1658次动车正在过分相,导致沪昆高铁917、918、915、916供电单元跳闸,其中沪昆高铁917、918单元重合成功。之所以跳闸能够重合成功,动车组通过电分相后,瞬间脱离沪昆高铁917、918单元范围,导致沪昆高铁917、918单元短时接地,重合成功。

2、故障报文、开关动作记录分析

故障报告及开关动作记录截图:

图4开关动作记录

21:04分沪昆高铁917、918单元第一次发生跳闸,之所以重合闸成功,则是因为动车组2号受电弓压互已经发生绝缘闪络,并未完全炸裂,所以重合闸成功。分析杭长台近年来的压互炸裂案例得出,压互炸裂之前通常会发生燃烧冒烟、绝缘闪络、燃弧等现象,并不是立刻就能触发断路器保护装置,如2016年的沪昆高铁棠村AT所GIS柜压互炸裂、2017年的义乌配电所计量二柜压互烧坏、2017年的武义北牵引所母线压互炸裂等。通过故障报文和开关动作时间,基本可以判定绝缘闪络、燃弧时间持续了2分钟,车顶受电弓压互于21:06分彻底炸裂接地,并导致沪昆高铁917、918单元第二次跳闸。

21:06分,经过3秒钟后,动车组已经通过分相,进入沪昆高铁915、916供电单元范围,因车顶2号受电弓此时已经完全炸裂,永久接地,导致沪昆高铁915、916单元跳闸,重合失败。

21:10分,动车组降弓后,因故障测距采用的解列后的吸上电流法得出的数据,故故标数据无法采用,且上下行均重合失败,虽然故标值显示为牵引所近端短路(3km范围内),但无法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定采取末端环供的试送电方法,集团公司电调通过牵引所首端试送电,试送成功。按照2018版行细规定,试送电前应撤除馈线重合闸,但根据重合闸技术原理,远动闭合断路器时,重合闸不动作。21:10分电调第一次试送电,接触网恢复正常供电,未断线。

因惯性运动,21:06分停电后动车组继续向前滑行,最终停于K309+340处(21:19分跳闸故标及21:49分跳闸故标),于21:19分升弓,造成接触网第一次因升弓原因而跳闸(故标值大于3km),915单元重合成功,916单元重合失败,而此时受电弓升弓点处接触网已受损严重。电调通知降弓后,于21:23分对916单元进行第二次试送电(撤除重合闸),试送成功,接触网恢复正常供电,依旧未断线,并通知列调车体疑似有故障。21:49分动车组第二次升弓,在升弓过程中,弓网之间形成电弧放电,烧断接触线并永久接地,造成接触网第二次因升弓原因而跳闸。所以21:59分电调第三次强送电,强送电失败。

3、弧光放电理论分析

机车受电弓在升降弓过程中与接触线会形成弧光放电,弧光放电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弧区能量集中、亮度大、温度高,通常可达几千到1万摄氏度以上,而且弧光自持放电功能很强,只要很低的电压就能维持电弧稳定燃烧而不熄灭。试验表明,大气中电弧场强只要15-30V/cm弧光就会自持放电,所以,在高场强作用下或带电体距地绝缘距离不足时(中国为300mm,IEC标准为220mm),空气将被击穿,形成弧光放电。电弧一旦形成,将对接触网形成巨大危害,而接触线发热后会发生软化,这种软化使接触线的强韧性和耐磨性明显下降,再加之接触网张力的影响,所以弓网接触点处易引发断线。

4、最终原因

本次事故中,G1658次车顶电压互感器内部故障炸裂接地,引起接触网多次跳闸。接触网导线在经历多次升弓、跳闸、强送电后,其强韧度已经大大降低,升弓点处接触网导线已遭受严重损伤,在21:49分最后一次升弓过程中,弓网之间发生弧光放电,最终导致接触网导线严重损伤处烧断。而非集团公司供电部得出的结论:送电时短路电流造成接触网烧断。

四、存在的不足

本次事故虽然定了厂家责任,但经过深入分析,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车辆专业、行车专业、供电专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车辆专业

本次事故中,故障动车组多次升弓,多次破坏接触线,多次导致变电所跳闸,车辆专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接触网第一次跳闸起,随车机械师就应该认真检查车体外观状态、受电弓状态、车顶绝缘、感应网压等,发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向列车调度员反馈情况,由列车调度员反馈供电调度员,供电调度员根据掌握的信息,就能尽早的判断出故障类型和处置方案,可以避免接触网多次跳闸,进而避免接触网断线。

2、行车专业

虽然经过第一次升弓跳闸后,供电调度员已经初步判断动车组故障,并告知行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并未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发布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弓网故障应急处置办法》,列车调度员只是简单的让随车机械师进行故障处理和隔离,在升弓之前也未征的供电调度员的同意,错误的判断受电弓故障已经隔离,继而默许现场升弓,造成接触网第二次因升弓跳闸,并烧断接触线。

3、供电专业

供电调度在应急处置的过程中,也未严格的执行《行细》第80条,第一次试送电的过程中,未撤除本线重合闸功能。

五、供电专业改进思考

2018版行规取消了原2014版中在接触网跳闸、电力机车降弓试送成功后且原因不明时“停电—A车升弓—送电—再停电—B车升弓—送电”的流程,取而代之的是试送成功后“依次逐台升弓”的流程。可有效降低故障电力机车、动车组车升弓时可能存在的跳闸、烧断线风险。

这是供电专业管理方面的一大进步,较原《行规》的处置方案而言,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和运输效率。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既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处置方案:

1、AT所、分区所合环问题。则需明确试送电成功后多长时间可以合环,因为AT供电方式的牵引所故障测距装置采用的吸上电流比原理测算的,如果不及时合环将造成后期跳闸故障测距数据的不准。其次是根据跳闸供电内运行列车的影响决定合环的问题,是待故障动车组驶出供电臂后合环,还是待供电臂内所有动车组全部驶出供电臂后再合环,值得思考。

2、重合闸问题。规章中只明确了试送电前撤除本线重合闸功能,但未明确试送电成功后,多长时间投入重合闸功能。本次事故中第一次试送电虽然未撤除重合闸功能,但和断线无任何关联。但是后期的受电弓升弓导致接触网跳闸后重合闸,对接触网导线产生了多次破坏,重合闸功能起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作用。所以对重合闸功能何时投退,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3、接触网导线材质。杭长正线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线采用镁铜合金,标称截面积为150平方毫米,杭长高铁从2014年开通到现在已经运营五年了,接触线经受电弓长时间的磨损,导线截面已经变窄。而集团公司对强送电的规定为不得超过两次,就是为了防止超过两次以上对同一接地点对接触线导线的损伤。而本案例中,升弓两次加重合闸两次,同一接地点对接触线导线进行了四次接地破坏。所以研究高强度接触线可以减轻接地故障对导线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接触网断线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