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观察李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口服补液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观察李莎

李莎

永城市妇幼保健院476600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补液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收治了60例腹泻病并伴有脱水的患儿,将这些患儿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药治疗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在采用思密达的基础上给予病毒唑或双黄连治疗,对这两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临床效果好于采用病毒唑或双黄连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好,见效快,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口服补液;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2.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44-01

小儿腹泻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的病,而这种病毒性的腹泻常常发生在秋冬季节,其中轮状病毒是这种病的致病病毒。由于小儿的体液分布和代谢特征和一般的成人比较是比较独特的[1],常常会因为腹泻而导致严重的脱水情况,如果继续发展的话有可能的话甚至会造成生命的危险,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多加谨慎,现总结小儿病毒性腹泻的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收治了60例腹泻病并伴有脱水的患儿,将这60名患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些患儿分成2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口服补药或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作为治疗组,另一组采用病毒唑或双黄连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这些患儿都具有以下特征:

病程≦3d;伴有轻度至中的脱水体征;大便为稀水或蛋花汤样,镜检和培养都没有发现细菌;入院前未曾补液治疗。

这60名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51.4,入院前病程平均为2.20.3d;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0.81.3,入院前的病程平均为2.30.2d。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的治疗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水1000ml,采用多次少量给药。同时口服思密达1包/d分3次服用,疗程为2-6d,吃药的总量为2-6包,平均的剂量为4包,患儿在吃奶前30min-1h为服药的时间。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或双黄连的治疗方法,每日的病毒唑给予10-15mg/kg或双黄连1-2ml/kg,静脉滴注,疗程为2-7d.

1.3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腹泻病防治组委会关于腹泻病疗效的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判断:

治疗72h腹泻病的治疗的形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情况下,全身的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72h腹泻病的治疗的形状和次数明显恢复,全身症状明显改善的为有效;治疗72h腹泻病的治疗的形状和次数没有恢复正常甚至严重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各类数据采取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显效和总有效率上差异显著,由此我们知道,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临床疗效好于采用病毒唑或双黄连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如表2:

3讨论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左右。但少数患儿短期内仍有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持续数周,个别可长达数月。小儿腹泻是儿科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小儿病毒性腹泻重要,不但发病人数众多,目前尚无好的预防疫苗,又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所致的肠粘膜病为斑片状,病灶间仍有正常的肠粘膜,吸水的面积大,患儿所指的90%为中轻度脱水,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小儿的病毒性腹泻严重的威胁到了小儿的健康状况和营养发育。通过临床的观察结果可以知道,发病的群体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腹泻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要控制好疾病的临床症状,本文将这些患有小儿病毒性腹泻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的情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比较,最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之所以具有如此好的治疗效果,就在于它具有以下的优点:避免了穿刺的困难,减轻了护理的相关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的费用,减轻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对于采用口服用药,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时间和关注度也是比较早的,笔者认为在未来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方法,采用口服给药是值得推广的,并且是较其他的方法有效。采用口服补液的治疗方法负面影响也比较小。静脉补液与病毒唑或双黄连的治疗方法,它的疗效也是不可否认的,它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对病毒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并使病毒失去相应的致病能力。

总的来说,服用口服补液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优势具有疗效快,治疗效果好的优势,因此今后可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来考虑采用口服补液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相红内蒙古医学杂志[J]2012年第33卷第3期:257-256

[2]王丽霞大家健康中的药学与临床[J]2014(10)第8卷第20期:538-539

[3]苏海霞.木哈依临床研究中的医学前言[J]2015(4)第5卷第12期: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