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杨雪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杨雪林

杨雪林

大连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116000

摘要:在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生态景观设计是必然发展趋势。对于当代城市而言,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可以为动物、植物、微生物打造生存空间,更可以促进人类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谐共处,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因在在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化理念的融入,对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将生态主义与之相结合,对实际的景观设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主义影响;现代景观;设计

1、生态主义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含义

生态主义是近现代出现的一种思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破坏,稀有动植物逐渐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主义顺势而生。生态主义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中心,要求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促进人类生活和自然和谐发展。在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景观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生态景观设计概念随之产生,生态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的同时发展生态文明,以生态建设作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旨在提高现代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基础上,促进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完美结合。当前,城市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是从生态出发,旨在实现自然物质的能力循环,包括土地能量循环、植物能量循环、各种微生物能量循环等。

2、生态主义视角下景观设计原则

第一,尊重自然。该原则指导下,强调生态关系协调,确保实际设计中,所有的生态关系如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环境都能共生,避免出现为满足某一方发展而对其他生态要素进行破坏。同时应注意满足边缘效应理论,如一般林园景观,其本身还该较多如休闲、自然保护以及农业等方面的功能,但由于其身处城郊地带,极易在设计中被忽视,其边缘效应很难被发挥出来。

第二,经济性原则。生态主义指导下,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满足经济性原则,其侧重于设计中能源消耗的减少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如能源消耗减少方面,可在设计中选择将风能、光能等引入,可达到减少能源使用的目标。而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较多不可再生资源都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如自然水系、山林等,避免在设计中对这些资源造成破坏。

第三,过程性原则。该原则指导下,主要强调能够使社会群众通过对景观的欣赏,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包括人与土地间的“土地恋”、人与生物间的“生态恋”,可引导人们给予大自然更多的关怀。除此之外,设计设计中也可考虑满足乡土化原则要求,其强调生态景观设计中避免出现与地域文化相脱离的现状,应将整个地域中的民族特征等反映出来,如皖南宏村、哈尼族梯田等,这些资源本身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不会影响整个生态景观设计,反而可依托这些资源完成整个景观设计过程。

3、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3.1、注重地形元素的运用

地形要素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和土地息息相关,地形作为土地的内容,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也需要得到重视。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设计地形可以为植物、动物的生存提供空间,同时,避免人类和植物、动物之间直接碰撞。当前,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湿地是比较典型的生态景观,湿地不仅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发展中,湿地逐渐减少,陆滨结合处逐渐被破坏,自然湖泊被污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地逐渐缩小。为了实现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和谐共处,必须保护城市中的湿地。通过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等方式,可以保护城市中的湿地,保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注重保留的设计方法

保留就是对原有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等景观进行保留。保留设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实际的需求有着不同的形式,有完整保留设计以及部分保留设计和构件保留设计。例如在完整的保留设计方面,就是对原有场地的原状保留,在设备设施以及道路系统等层面进行保留。在自然系统以及元素保留层面,主要是对原有动植物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保留。

3.3、植物元素的融入

将植物元素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科学运用,对生态景观设计目标实现有着积极作用。植物在景观设计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景观设计中,就要能对植物的元素运用充分重视。景观设计人员要在前期的工作方面加强重视,对植物的选择要科学性。在对树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乡土树种,并要能对景观效果和观赏性充分注重。在对植物元素的配置层面要科学化呈现,对多样的生态群落要充分考虑,将群落的搭配和季节性相结合,构建一个合理化的植物生态群落。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良好建立下,对生态效益也能有效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4、社会环境的相互调节

现代社会急速发展,物质的刺激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的天性中存在社会性和反社会性。良好的设计能协调这种矛盾天性。设计为社会中的消费服务,推动了消费。然而,设计创造消费的能力不仅源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且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心理的同构之中。设计涉及国家经济计划的调配,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设计定位,生产与服务定位等多项因素。社会对景观设计的大量需求,掀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人们也在四处探求景观的新模式,山水城市的概念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大家期望在繁忙的、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求一份山野静谧,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好的景观设计是协调人在社会中的归属的物质体现,以及人在社会中的精神调节。因此,设计也必须服从社会管理。

总之,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生态环境出发,结合多样化物种需求,高度利用资源,实现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佳.原生态景区中的现代景观设计[D].湖北美术学院,2013.

[2]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3]王玲燕.现代室内景观生态设计的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