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周志华

新疆巴州地质医院内科84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包含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仅为86.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PH值、PaO2和PaCO2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PH值、PaO2和PaCO2等指标,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衰竭;有效;治疗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炎在临床上也称之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笔者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对常规疗法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包含50例。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3+3.4)岁。患者病程0.5—16年,平均病程为(8.2+1.6)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5+3.7)岁。患者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为(8.5+1.7)年。两组研究对象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每日治疗以3—4次为宜,每次治疗时间持续2小时[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均应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X2检验,其中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仅为86.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是气道炎症。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肺部炎症感染,从而导致患者的大部分肺部组织器官不能够进行正常运行[4]。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过度劳累,以致于痰液引流不畅。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好转[5]。不仅如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还能够避免由于采取气管插管治疗带来的插管、切管的痛苦,患者的接受度较高。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PH值、PaO2和PaCO2等指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和晓辰.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3例临床救治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8):103—104.

[2]王蕴芳.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3例救治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163—163.

[3]代强.78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40—140.

[4]宝雪梅.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8例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1975—1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