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及处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及处理方式

朱晓光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软弱地基

1市政给排水管道地基处理中的影响因素

1.1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影响

地基作为地质施工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会因地理位置的差异性以及地质环境的多变性,而导致所生成的地基剪切力出现差异。而此种地基因地质环境的差异性,也导致给排水管道在施工中的质量与稳定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在对市政给排水管道进行设计时,通常会对地基剪切力进行承受荷载强度的设计,如此便可从源头加强给排水管道与地基位置的强度。但在实际设计操作中,由于地质环境差异缺乏明显性、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以及由突发情况而导致的地基强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地基施工的稳定性。

1.2水渗透影响

不同材质的给排水管道,所承受的水渗透限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若管道水渗透量严重超出设计标准,将会导致给排水管道出现过速腐蚀,甚至出现流失水量显著提升等情况。此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给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更会构成较大的水资源损失与经济损失。

1.3不均匀沉降影响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若施工质量存在不足则会导致地质环境范围内的抗压力得以下降,从而致使给排水管道与管道之间的承载力匮乏,而管道间的承载力不足,也将会引起管道的挤压变形等现象。而出现此种问题的关键点则在于管道与管道之间,都会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限度值,若在管道上的不均匀沉降值超出限定范围,则给排水管道便会出现无法承载压力而逐渐下陷或沉降的情况,而在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也会出现接口脱节情况,不仅会影响到给排水工作的顺利实施,更会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得以降低。

2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

2.1秉承统筹兼顾原则

对于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而言,其会因科技的发展和各类新兴工艺与技术的应用,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施工流程。对此,便要在设计阶段,秉承整体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统筹兼顾原则,既要对给排水管道的材料选取、应用损耗等问题进行兼顾,更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工程造价、管道敷设深度、管道宽度以及施工的阶段分类与难度等做出全方位的考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出现突发问题与紧急情况时处事不慌,并通过事先所设定好的标准与规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处理及解决。

2.2做好工程中各类参数的精确性设定

为确保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完善,更应在施工前,便做好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参数设定工作,以此确保施工质量及所应用到的处理措施,满足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需求,并由此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在此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搅拌机输浆量等需要精确计算的参数,更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设定及应用,以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提升。

2.3做好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给排水管道设计阶段,要同步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的设计工作,如搅拌桩设计前,便要对其样本数据等做出设定,并设计出可供调控的范围,若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应用不合理的问题,则能够进行及时的设备应用调整,以此在确保顺利施工的基础上,促使施工质量得以确保。

3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

3.1深层搅拌桩处理

众所周知,软弱地基不仅缺乏足够的强度标准,更缺乏良好的稳定性。这使得软弱地基下部位置通常会无法承受上部的荷载力,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而此种情况的出现,更是会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软弱地基中给排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将软弱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做重点的分析与考量,而利用搅拌桩的加设来解决软弱地基所存在的问题,将是更为简单、便捷且有效的措施。而在给排水管道的实际设计与施工中,此种解决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更是受到建筑工程行业的广泛应用。进行搅拌桩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搅拌桩置于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下方,这将促使复合地基处于给排水管道下部,而此时的软弱地基在强度与承载力方面便具有显著的提升,从而避免给排水管道因软弱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并且,软弱地基中的含水量偏大,对此则需要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利用碎石层或砂垫层的加设来加固软弱地基,并利用诸如井点降水等方式来加大软弱地基中多余水量的排出[1]。通过此种方式,不仅便于空隙的水压力扩散及时,更会对施工中的基础性固结工作提供便利。此外,搅拌桩技术大多应用于含水量较大的淤泥位置处,为确保淤泥承载力较弱的现状得以改善,则应在设计的过程中,确保搅拌桩中心线与排水管道的中心线相重合,并将作为管道基础的搅拌桩顶部标高,加设在基础底部位置。

3.2管槽开挖技术处理

管槽开挖技术,也是给排水管道设计中解决软弱地基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进行雨污水管管槽开挖时,应优先通过分台阶放坡方式做好支护作业,与此同时,还应在雨污水管管槽开挖的过程中,保证搅拌桩不会受开挖的影响而导致剪断情况的出现。在实际施工操作中,若进行管槽的一层开挖,则应确保挖掘深度≤1m,挖掘宽度≤2m。且在第一层的开挖作业中,仅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挖掘,而在后续分层开挖过程中,都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槽的挖掘作业。并且,在后续分层挖掘施工中,也应确保开挖深度≤0.75m,开挖宽度≤2m。而应根据给排水管道所涉及到的敷设深度来确定具体的挖掘层数,并要严格控制超挖情况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所设定的槽沟底部宽度=混凝土宽度+0.8m,其标准设定目的即是为后续排水工作以及人工操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此外,为确保搅拌桩支撑体系的完善,更要在搅拌桩之下,进行长度为4m、小头直径为100mm且撑板厚度为50mm的木桩植入,如此才能确保软弱地基环境中的搅拌桩避免受到损害,并由此提升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3.3增设加固墩方法处理

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中,进行固墩的加设,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给排水管道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且流水稳定时,若未进行承插式结构缩管、弯管以及三通的接入,则会导致给排水管道出现明显的外推力,且此时生成的外推力将极易导致管道接口的承载力超出设计限定范围,从而出现管道接口的脱节问题[2]。因此,在进行管道接入及管道间的连接时,便需要在给排水管道的弯管、缩管以及三通等位置,进行相应数量的加固墩增设,使其起到良好的支撑与承载作用,如此便能够有效的避免管道接口位置因承载的外推力过大,而导致的管道接口脱节现象。

结束语:

新形势下,受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等积极因素的影响,致使越来越多的市政工程项目在城市化发展中被逐步设计与实施。这不仅会显著改善人民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更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推动。对此,针对给排水管道设计遇软弱地基问题,应从多方面做出考量与处理,如各类处理方法的设定以及设计要点的关注等,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面。

参考文献:

[1]熊晓壮,肖穗芳,吴海波.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遇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5(01):58-59.

[2]叶晔.浅析给排水管道设计遇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门窗,2013(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