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探索

莫华周明华连小洲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江西南昌330032)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电气运行课程发展现状为根据,从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流程、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更好的促进电气运行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气运行;课程标准;教材开发

当前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期间,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受到可广泛的关注与使用。其中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不仅需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制定与实际工作具有联系的教学内容与流程,还需要制定替代传统教学体系的新课程标准,对全新的教材进行开发,并以课程标准与教材为基础实现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电气运行工作过程

(一)电气运行工作内容

所谓电气运行主要是为电厂电气值班员与变电站值班员工作进行服务的职业课程,结合电气运行工作标准与实际工作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对实际工作进行归纳分析后,明确了电气运行岗位的主要内容:其一,结合电网负荷需求,对电网负荷状况、变压器与发电机控制等进行检测,对发电机输出功率进行调整,确保电能质量,并稳定的为电网提供科学的电力。其二,对电气设备进行养护检修与定期试验,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其三,对电气设备与相应电气系统进行停、送电操作等。其四,对继电保护、自动设备以及二次回路等进行切换操作。其五,对电气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等。

图一电气接线模式

(二)工作发发展过程

电气运行工作能力发展流程通常为巡视检测、运行状况检测、获取工作授权与操作权以及获取监护权等。职业发展流程则主要为初级的设备与运行状况巡检与监测、中级的具有工作操作、受令以及监护权、高级的技术工作审批、工作内容与操作内容处理命令权。其中职业发展主要以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因此可以明确电气运行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规律,即电气值班人员能力成长流程顺序。

(三)电气运行工作教学板块

一方面,电气设备日常的巡视检测与异常数据分析工作。也就是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测、养护与维修。以及对设备运行进行监控与巡回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科学进行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另一方面,电气设备运行的监管与加护管理。也就是对电网负荷、发电机控制等进行监视,科学对发电机输出功率进行调节,确保供电质量与此同时对自用电零与发电量进行计算,科学记录运行日志等内容,强化设备与运行工作技术管理力度。

二、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一)以工作流程为基础制定课程标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与大纲等因素影响,使得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缺乏良好的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明确课程标准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制定教学规范。其中怎样利用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极为重要。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不仅需要结合电气运行工作教学模块实际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明确,还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的序化与取向。与其同时,还应结合实际需求,通过实际工作情境与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岗位仿真教学模式,对电气运行课程进行归纳、整合以及开发,使其教学课程充分满足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需求,真正展示出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以及态度与情感的完美融合。电气运行课程标准确定的流程主要为:先结合顺序对所有教学模块运行领域中所蕴含的实际工作内容与专业技术需求等进行教学化处理,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创建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领域,接着在通过学习领域对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进行程序化与取向处理,最终促进电气运行课程学习内容具体化的实现。

(二)电气运行课程教材开发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电气运行课程体系教材在编制期间,通常仅属于该学科体系教学课程的主要载体,不能充分的满足当前职业教育需求。同时这也是导致电气运行课程改革具有较强难度的主要原因。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电气运行教材在开发期间需要遵守的理念通常为:其一,教学内容运行领域项目化;其二,知识结构结合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发展;其三,教学流程需要以学生行为基础;其四,对教学方法进行明确,将培养学生能力定位教学方向;其五,电气运行课程理论知识总量需要较为丰富,并充分展示出当前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其六,通过教学任务对于具体设计、可操作性等进行充分的引导,这是可较为简洁的结合电气运行实际工作过程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

教学名称:《电气运行岗位技术与实训》,充分体现出与实际工作过程具有密切的管关系。

教学内容进而为: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例如:电变站电气现场运行规范与技术规范),同时相关企业专业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参与编制,充分展示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优势。

结合电气运行工作情况通常可分为运行监控教学情境与设备教学场景,并结合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仿真教学体系模拟性情境与电气运行工作过程等将电气运行教材分为两部分进行科学的开发。

其一,电气设备定期检测与问题分析处理。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通常为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情境与实训指导不仅可与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虚拟设备教学情境进行科学的设计,还可根据高校实训基地现场需求与状况进行设计与规划。

其二,电气运行监护与技术管理、事故处理以及倒闸操作。这一部门任务主要为教学情境与实训指导对电气运行工作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进行运用,并结合实际工作过程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其中需要重视的是,在基于工作流程的电气运行课程中,事故处理与倒闸操作等属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与技能。但在传统的电气运行教材中,对于事故处理与倒闸操作仅属于较为简单的操作原理与标准,也缺少相应的经典案例。在全新的教学课程中,需要对传统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解决,利用全新的教材模式对传统教材进行取代,促进其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影响,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与完善。在基于工作课程电气运行课程实施期间,会在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德平.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2016(Z4).

[2]徐春妹.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专业课程标准修订——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2016(20).

[3]于争驰,孟凡.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运行”课程教学开发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4]傅辉明,何宏华,梁鸿飞.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运行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