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研究——以张唐景观作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研究——以张唐景观作品为例

赵乃君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对于住宅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发放二胎政策,儿童的生活环境更加受到家长的重视,相应的儿童游戏空间、户外游憩场所等逐渐兴起,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大新课题。本文将以张唐景观作品为借鉴,探析居住区趣味性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以期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条件。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

引言:儿童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常常忽略儿童的特殊活动需求,导致儿童活动空间被掠夺或减少,这对于儿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儿童的身体处于全面的成长期,一旦长期居于高楼大厦,远离自然,眼界会严重的受到局限,因此加强对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儿童游戏空间相关介绍

1.1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儿童游戏空间即儿童玩耍的场地,它是一种能够激发儿童参与游戏欲望的场所。游戏空间的设立可以促进儿童间的交流,完善儿童的身心发展。通过游戏可以使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还能够提升其身体素质,形成一种团队合作意识。

1.2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游戏空间的需求

由于儿童的学习处于启蒙阶段,对于文字与黑白等颜色的敏感度不高,而艳丽的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加深其对于事物的印象。德国著名专家曾就儿童对颜色的感受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颜色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例如,3-5岁的儿童喜爱红色、粉红色等,讨厌黑白色;5-8岁的儿童则更喜欢黄色与绿色等,讨厌深棕色、紫色与黑色。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于颜色也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红色代表喜庆、绿色代表大自然等。

1.3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1)聚集性

由于受到居住环境及独生子女政策等影响,儿童会感觉到孤独,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找寻搭档与伙伴,这就使得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聚集的现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求存在着差异,因此儿童空间也可以此为基准进行设计与布局。

(2)时间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游戏时间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学龄前的儿童需要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户外活动,而游戏时间也经常取决于家长的闲暇时间。而学龄儿童的游戏时间往往安排在放学后,且多与同龄人相伴完成。

(3)季节性

由于居住区的游戏空间常常设置于小广场或居民楼下等地,因此常受到季节的影响。儿童在春秋期的活动较为频繁,为了使设计能够更加合理,游戏空间的选址应当考虑季节因素,夏天能够避免阳光的直射,冬天能够防止积雪、提升温度等,保证游戏空间不受季节的限制。

2.趣味性景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2.1内容

趣味性景观是指由人工创造的能够引起使用者兴趣并且能够增强使用者注意力的景观环境,它是现代设计与艺术的结合,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满足儿童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更专注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在现代社会,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更为密切,单纯的功能性建筑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那些拥有独特主题与造型的建筑所吸引。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思维方式与对事物的看法上与成人不同,游戏空间的建设更需要使设计者与使用者间产生共鸣,创造出令人心情愉悦的友好环境。

2.2构成要素

从游戏空间的构成要素上来看,主要分为边界、标识物等,绝佳的儿童空间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协调性;从游戏空间的景观要素上来讲,主要概括为场地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游戏设施设计、环境配套设计等等,自然因素的引入,可以使儿童的视野更加开阔,游戏设备丰富的场所也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而色彩的搭配则可帮助儿童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去感知世界,大大的提升游戏空间的趣味性。

3.提高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的对策——以张唐景观作品为例

3.1多功能的游戏空间

在成人的世界里,平铺直叙的设计意味着简约、方便,甚至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但此种游戏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显得枯燥单调。现代建筑应满足功能性、观赏性等多种要求,创建复合型的游戏空间,既要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又要富有教育意义,在有限的空间里设置植被、攀墙等屏障物,满足不同年龄段对于游戏的需求。就拿张唐景观的作品而言,在空间的布局上巧妙的借用的园林设计中的屏障,空间错落复杂,每一道屏障后又是一道新景致,仿佛为儿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3.2自然性的设计手法

游戏空间的设计应当注重儿童向往大自然的天性,在场所周围种植绿色植被,使儿童在嬉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在建筑的色彩上多采用明亮的颜色,为建筑的整体造型带来生机,从配置手法上模拟自然,形成良好生境的微环境,实现教育意义、生态效益的结合,营造出一个更具有亲和力的环境。就拿万科公园里的建筑风格来说,它更偏向于园林设计,溪流横穿居民区,植被绿化面积广,基础设施也多彩用木质的材料,儿童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3.3丰富游戏方法

我国当前的小区建设更注重功能性,儿童的游戏种类单一、僵化,无法长时间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因此居住区的设计应当切实的考虑儿童需要,构建多种多样的游戏类型,例如运动型、创造型、交往型、探险型、智力型等,结合空间环境设计、游戏配套设施等,建立多元化的游戏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需求。

3.4美观的主题环境

为了提升空间的趣味性,游戏场地的环境应当是美观的、明快的,在对场地进行分区域设计后,可结合实际情况,为每一个空间设置一个主题,例如,植物王国、海洋世界等,在特定的主题下搭配配套设施,海洋世界为了突出“海洋”这一主题,可以溪流作为分界线,地面采用手绘的方式,营造出海洋的气氛,并设定钓鱼、撒网等一系列游戏。如此一来,游戏空间的结构分明,种类繁多,不但吸引了儿童的注意,还能够美化小区的整体环境,提升群众的审美情趣。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张唐景观为范本的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既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美感,还可以做到环境绿化,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满足了儿童的娱乐需求,笔者认为,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更加重视对儿童活动区域的拓展,完善基础设施,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芬.居住区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研究——以南京市奥体新城青桐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6):151-153.

[2]宋娥,张琦.关于儿童游戏场所研究与发展的脉络梳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5,(09):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