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

张贤建费嘉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目的:对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两组不同康复训练在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康复训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147-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中患者会经常出现兴奋症状同时也会做出破坏和攻击行为,不仅会给他人安全带来极大威胁[1]。精神分裂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寻求较好的临床预后方式,提高自身认识功能和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康复训练下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4(53.84%),女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2(46.15%),年龄18~47岁,平均(35.35±7.82)岁;对照组26例,男性患者为15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5(57.69%),女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1(42.31%),年龄50~49岁,平均(37.48±8.65)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

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①每日晨起至晚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着重于康复者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2];②根据患者自身的心理症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及恐惧感,使得精神分裂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①注意力的训练:让患者查找不同的汉字、数字、图画,难度由易到难;②记忆力的训练:回忆主要人物、时间和地点等;③执行能力的训练:造句、归纳、应用加减乘除法则进行运算[3]。对两组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方式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记录,便于后期对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3观察指标

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以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病患的抑郁程度,观察分析两组不同康复方式下患者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及抑郁程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不同临床康复训练方式下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WCST测试总时间、错误思考时间及选择错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WCST测试总时间、错误思考时间及选择错误率,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康复训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于以下表。

表两组患者不同康复方式下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n=26)

组别WCST测试总时间(ms)错误思考时间(ms)选择错误率(%)

对照组(535.21±214.36)(368.79±174.52)(75.24±12.63)

观察组(527.26±198.28)(337.21±162.34)(65.29±11.33)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不同临床康复训练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前的抑郁评分均为(70.5±6.2),在不同的康复训练下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36.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8±3.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较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表现为思维、感知意志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导致精神活动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脱离[4]。近年来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较好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经此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以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对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康复训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36.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8±3.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进一步看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选择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训练治疗方式不仅能控制患者的症状,为全病程治疗和改善预后建立良好的基础。因为精神分裂患者经常承受这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容易给患者造成恐慌、焦虑、烦躁的情绪,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次研究中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和训练及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下,对患者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训练模式该训练模式内容丰富、操作简单、不易受到患者和治疗师个人的兴趣影响,图文并茂,且患者不易疲劳,同时节省时间和人力;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有效的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期,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部分认知功能,利于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值得在日后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中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韦德会,周慧民,梁剑辉,等.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个性特征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45-9.

[2]龚发金,魏波,胡斌,等.综合干预对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7):439-40.

[3]郝立峰,米昭红,白学革,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性注意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19(11):996-997.

[4]谢波,康德智,郑建民,等.计算机辅助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3(8):150-1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