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

刘帅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5534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稳步推进,改造和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城市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和用地将产生极大的变动,这些变动都不是规划者能够预先想到的。而且,城市的发展进程不只是一个独立概念,而是的和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这样,城市的规划就存在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将在这一背景下对城市规划所应对的不确定性范式加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不确定性

引言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以后使用的资源进行统筹。城市规划师对城市以后几十年的远景和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在这一行为中使用了诸多理论和方式对未来做出预见和探析。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对未来发展趋势模型进行预见也越来越复杂。这种思维范式即为在确定型基础上构建出的精确预测。城市的未来是怎样的?有多大几率会成为这样?这些确定型的思路植根在人类对于知识和历史规律的把握以及更加科学的预测手段上。不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型”思考方式也会对我们的在未来层面上的判断。人类对于喜好、价值和期盼的领悟随思考氛围的变更而出现差别,所以,情境的构筑是拓展人类有关认知的有效手段,情境规划让人们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有了本质上的变革,很多以前被忽略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一、概述

关于范式,以库恩的解释是“制订的科学共同体进行某种科学行为所需要遵循的‘方式’它包含着共有的标准、理论、范例、手段以及世界观等所有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元素。”自上世纪60年代后,范式的含义就是思维模式和方式了。

现如今我国的正在不断推行城市化,旧城市建筑的改造和新城市的建设部署是城市发展的一大元素。在城市化发展过程里。城市中人类和用地指标会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城市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环境,它处在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也受到两个系统的影响,换而言之,人类所有的技术进步、发展形式的变化都受其掌控。这些因素里有不少我们只能看到却不能预见未来的元素,而它们则使得以后的城市规划有着更多的不确定,这就成为了城市规划所要面对的挑战,在下文中就将针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讨论。

二、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表现

对城市客观上的环境进行探析,大多会从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结果上来体现。所以城市规划的目标就是针对此类问题加以研究并实现对它不确定性的认知,找出处置不确定性的手段,换而言之就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去除这些不确定性进而构筑出最开始规划设计时假定的完美情况。按照城市规划使用的一般性准则,城市规划可分成两个层次,即目的和实现目的,并以肯定和不肯定将目的和手段进行归类,具体如下图。

图1对城市规划不确定问题的归类

对于图一,四个区域代表四种状况。状况A:确定性为主要地位;目的确定,手段明晰。这时是对于现有知识的适当使用,并尽量程序化和标准化;状况B:手段不确定;目的确定,这时规划是逐步学习和对错误的更正;状况C:目的模糊,手段确定。规划是考量和谈判的进程;状况D:目的和手段都模糊。规划是在模糊状态中寻求一种秩序的进程,也就是情境规划。实际上在现实中情况一般比较复杂,不能只是依照上面集中状态来区分,大多会出现多种状态混杂的情况。比如目的不可单纯的区分出一致或者不一致,大多都是在某些角度上的一致或不一致。技术手段也是同理,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手段有用,或是在确定的手段中存在不确定因素等等。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遇到D状况,也就是目的和手段都比较模糊。但对于状况A使用现有的处理方式就能解决,所以解决B、C、D的途径就是使其朝着A状况推进,具体见图2。使用谈判的手段让不一致的目的归一;进行实验将不确定的手段转化成确定;最后在目的和手段都确定下来的前提下依照规程来进行处理。所以以谈判确定目标。以实验来选择手段,是处置不确定目的和手段的一般思路。

图2对不确定问题的处理方式

三、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问题范式总结

现今我国很多学者对于我国城市规划范畴内的一般问题,在探析城市规划出现的不确定性层面做出多种角度的讨论,这也体现出城市规划思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方向。总体来说,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大致涵盖如下几点;

1、动态规划、滚动规划和过程规划。这些模糊的规划手段是基于对连续规划和逐渐型规划的总结中出现的。此类范式在适用于多种较为模糊的问题和对任一时间可能产生的突发问题。不过从城市长期规划的和总体上的考虑上还存在着不小的缺陷。

2、规划更有弹性、这一应对的范式是一种更好的应对不确定性能力的范式,它的原理是对相关参数的浮动趋势加以合理预设,当然也有不同的范式。比如对弹性规划的控制要素加以补强等等。这样有着一定弹性的应对手段可以有效对先进的城市规划作出一定改善,特会在当前规划手段和模式的前提下提升其应变的能力。不过也必须注意,这种范式的应变能力也是有一定范围限定的。

3、利用梳理模型来提升应变效果。这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手段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这样的手段大多使用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抑或是城市的自组织变化一类的模拟,它可以利用在有局限性的、简易的对象上,而且其有的能力是做短时间的预测。另外,这一针对不确定性的手段由于模型参数在预设的时候难免出被主观状态,认知能力、掌握的信息多少抑或是其他类型的条件影响而有所变更,所以早期体现城市的新状况时,出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

4、运用公众和城市的自组织来解决不确定性。将人类引进到面对不确定性的的规划范畴里,能更好的取得更多更完全的讯息,并体现出更强的应对不确定性能力,并可以随城市规划方向的调整而积极采取一定的针对手段,对城市规划进行调节和完善。城市的自组织也有着与之相似的特性,与民众一道能够很好的加强对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

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在以后的发展中会遇到更多的不确定问题,这将会让城市规划存在更多的阻碍。更多的对城市规划不确定性的范式研究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上面所列举的各种应对范式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更多的扩张其外延。以及掌控不确定性的范畴,加大其适应能力。当然本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仅仅是对处理城市规划中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尝试,在这其中还有着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希望此次探究能对为相关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宇,魏宗财,王海军.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J].规划师,2014,(08):5-11.

[2]周国艳.城市规划实施有效性评价: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的动态监控[J].规划师,2013,(06):24-28.

[3]陈静.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探讨[D].厦门大学,2007.

[4]林忠航.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

[5]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