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师欢瑜石晶晶

师欢瑜石晶晶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智慧城市是借助现代高新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城市信息,并对公民的生活环境、公共安全等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智能回应,改善城市生活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公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尺度失衡、缺失生机等问题。本文在智慧城市视角下,着重对城市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时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尺度失衡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发展的速度在加快,以往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需要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以解决城市规划设计中已经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在智慧城市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方法,科学地运用虚拟公共空间的设计形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巧妙地运用在抽象的虚拟空间中,使实体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产生科学合理的互动,缓解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压力。

1、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困境

1.1城市实体公共空间活力缺失

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展现,也是人们健康、和谐的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互动的体现,让在此空间活动的人感到舒心和快乐。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本该有的生机活力是没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同时还会影响城市未来的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如下:

1.1.1实体公共空间尺度失衡

随着城市网络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展,城市本身优良的质感已被替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公共空间的尺度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导致许多设计尺度失衡,如沉默的废墟、无遮蔽的公共广场频繁出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出现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它们之间缺少了过度空间,使人们被繁重的压力所束缚,宜人的实体公共空间尺度已在渐渐退去。在一些地方,宽敞的广场比建筑物大几倍,这让雄伟壮观的建筑失去了它的体量感,背离了设计的初心。空间尺度的不平衡削弱了公共空间的吸引力,降低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机活力。

1.1.2出行工具对实体空间的霸占

现代人们日常出行工具有高铁、汽车、自行车等,其中占据城市公共空间面积最多的要数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汽车。它的出现使国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增大了人们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促进了社会交往和沟通。从另一方面说,汽车的出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物质形式、规划方法、人的日常行为活动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汽车对城市实体空间的霸占,不利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显而易见,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危机感会日益严峻。

1.1.3实体公共空间的个体化

当今房价不断飙升,人们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向空间系统投入更多的资本,这些因素给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政府拍卖,使其被商人占有,使土地的多样化使用功能逐渐退却,使得城市发展和公众利益变得支离破碎,导致公民应该共享的土地资源变为个人私有。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和城市居住区的通信方式已被简单的功能分块所替换,导致人际关系的畸形发展,使城市缺乏该有的和谐氛围。

1.2城市虚拟公共空间的飞速前进

从最早互联网的发展到后来智能手机的普遍存在,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技术,已悄然走进国民的日常生活。国民更多的通过信息技术去认知城市空间,而非实际的方向和标牌。在某种意义上讲,智能手机的诞生降低了人类探索、识别和了解城市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涵盖大量的数据信息,使人们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城市。除了人与城市和谐共处之外,智能手机使正常的人际交往向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转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虚拟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改变可实体公共空间的设计形式,而且改变了公民日常的行为活动习惯。

2、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从智慧城市视角下看,应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比较,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规划出更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确保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2.1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生机

城市公共空间属于满足大众共享的公开空间范畴,通过增强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科学合理的增加供公民沟通交流的节点,有利于提高空间的舒适度,进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机活力,实现规划设计价值的最大化。

2.1.1增强公共空间多样性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时,由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同,健康的人和身患残疾的人对共享空间的要求也不一样,应根据人群的差异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功能空间,满足大众对公共空间多元化的使用需要,提高城市空间设计的社会认知度。在实际设计时,可以让将来使用设计成果的不同人群参与到空间规划中,这样可以使其实际深入了解使用者在进行日常行为活动时的心理反应和设计诉求,为多元的大众公民提供多样化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审美的需求。

2.1.2合理增加交际节点

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应针对交际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布局,推进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的沟通,同时也能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机活力,实现其存在的功能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在当代城市规划中,出现一部分只有装饰性作用的景观设计,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致使交际节点的减少。同时,设计时要注意在一些较为重要的位置适当增添一些供几个人交流的小空间,会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1.3提高公共空间的舒适度

现代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从最初的满足人们基本功能需求,发展到现在还需要同时兼顾精神层次的审美需求,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渴望,展现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公民的日常行为活动习惯协调共生。在实际设计时,由于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公共空间中也要出现与之相适应设计元素,满足人们对实际生活环境的需要。如冬天气候变冷,需要有避寒的设计;夏季气候炎热,需要有遮阳的设计。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多向前考虑一步,达到设计与人民大众的日常行动规范高度贴合,同时还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切实做到使设计为大众服务。

2.2优化空间尺度

在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根据实际空间的尺度进行科学的优化处理。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借鉴智慧城市发展中总结的经验,避免更多的弯路,促进优化空间规划的建设。如在规划时,根据互联网信息技术检测出此处区域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其它交通工具所占比例,科学的设计优化出空间尺度分配,避免空间分布的不合理。

2.3规范发展虚拟公共空间

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在虚拟公共空间中运用监控探头、传感器等不文明或违法的手段获得他人信息,给国民和谐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需要执政部门做好虚拟公共空间的检测和防御工作,积极指引公民向文明靠拢。因此,在进行实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兼顾规范虚拟公共空间设计,使两种空间模式和谐稳健的发展。

3、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它符合国民的生活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进行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结合公民的行为活动规律、兴趣洗好,进行综合分析,规划出人与城市空间和谐共处的最优化设计方案,使设计真正做到为民所建设、所享用,从而全面提升国民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审美需求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周诗岩.各司其职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浅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聚落的影响[J]南方建筑,2003(04):82-84.

[2]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03):44-49.

[3]胡鑫.大数据在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