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刘成福

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青海大通810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单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72.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前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Cobb角、前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具有突出疗效,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单独治疗;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近些年来各种交通事故引起的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内固定方法相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易引发并发症。有研究显示,采用在内固定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能通过有效的进行脊柱减压与脊柱间的固定,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故此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内固定单独治疗与内固定结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特此选取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需满足(1)所有患者均严格符合我国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并同意。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5.21±2.15)岁,平均病程(15.22±2.75)h,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A级3例、B级12例、C级20例、D级4例、E级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4.58±2.36)岁,平均病程(15.32±2.48)h,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A级4例、B级11例、C级19例、D级5例、E级1例。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单独治疗。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俯卧位和全身麻醉。采用AF钉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同时患者需在C型X线机的帮助下在伤椎上、下为椎体进行置钉、装棒、复位以及固定。最后留置引流管,将切口关闭。

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俯卧位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减压方式包括椎管次环形减压术、椎管全环形减压术以及椎管半环形减压术。减压术后根据患者的椎管两侧骨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保留椎板。之后进行内固定,即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最后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包括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的Cobb角改善情况和椎体前后缘的高度变化等。

其中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总有效率为(Ⅰ级+Ⅱ级)/40*10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当P<0.05时,表示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可观察到,观察组患者Ⅰ级9例(22.50%)、Ⅱ级20例(50.00%)、Ⅲ级7例(17.50%)、Ⅳ级3例(7.50%)、Ⅴ级1例(2.50%),总有效率为72.50%;对照组患者Ⅰ级5例(12.50%)、Ⅱ级13例(32.50%)、Ⅲ级9例(22.50%)、Ⅳ级8例(20.00%)、Ⅴ级5例(12.50%),总有效率为45.00%;,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一。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1]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单独的内固定治疗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2]可以在固定骨折部位的同时促进受损锥体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Cobb角以及前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秀率、Cobb角和前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内固定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柱骨折患者具有突出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磊,王高强,安志伟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17,25(1):60-61.

[2]刘晓雷,孙景福,吴任涛等.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