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张静

/ 1

实习护生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张静

张静

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十五病区202150

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护理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了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结果,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1]。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临床带教中避免实习护生发生差错事故,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点,亦是难点。而分析实习护生在实习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2016年我院共接收实习护生427人次,实习期间共发生护理差错6例,见表一。

2.实习护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

2.1实习初期认知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

2.1.1特点护生初到医院各科室,对实习环境和工作内容等都不了解,容易产生一种陌生感。在行为上表现拘束。但这一时期,实习护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好奇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特别愿争取做治疗性操作的机会。有时在带教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有机会亦会单独去做,如果此时核对不认真或知识欠缺,则容易导致差错[2]。

2.1.2对策在实习护生进入病房前,要对护生进行组织纪律、专业思想和护理安全等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护生的法律身份,强调护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得单独执行治疗性操作。

2.1.3对带教老师的要求作为带教老师要理解护生心态,针对护生求知欲强的心理,及早认真地进行教育,对过于主动的学生,既要肯定其学习的积极性,亦要提醒其保持冷静的头脑,因为差错有时容易发生在一些特别主动的学生身上。如发生的1例注射方式错误,就是老师在无暇顾及护生时,护生主动去执行医嘱,没有认真核对就按常规方式进行注射,造成了注射方式的错误。因此,带教老师要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教会护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要避免急于求成。

2.2实习中期放松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

2.2.1特点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后,护生对医院环境、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已较为熟悉,在心理上开始松懈,对自己的要求不再象实习初期那么严格。行为上表现为处理一些事情胆大了,做操作时不向带教老师请示,自行处置。

2.2.2对策此阶段要对护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特点及心理变化进行疏导,提高护生工作自觉性。要求护生操作是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不懂之处要向老师请教。并对护生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学习,加强基本功训练,让护生懂得良好的业务素养和广博的医学知识是防范差错发生的有效途径。

2.3实习后期自如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安全教育

2.3.1特点在实习后期,护生基本熟悉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对一般患者的常规护理也能应付自如,容易产生自满心理。部分带教老师也认为护生已具有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放松了对护生的监督,让护生单独进行发药、注射等技术性护理工作。造成护生认为自己能胜任护士工作而产生浮躁情绪。加上实习接近尾声,毕业求职的成败也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因此,此时是发生差错事故的高峰期。有报道。护生在实习后期发生差错占总差错的66.67%[3]。

2.3.2对策这一阶段,对护生的教育应坚持不懈,要把预防差错事故放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带教老师要从法律的高度明确自己的责任,细心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善于发现护生出现的潜在性法律问题,一旦发觉护生出现松懈心理和情绪异常,及时给予疏导,时时提醒护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后期的实习任务。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坚持“放手不放眼”。切不可单独让其执行有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负责。

3、小结

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发生差错事故不仅对患者、对医院有影响,而且对护生本人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防止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差错事故,护理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带教工作的重点[4]。应让护生在实习起始阶段即开始接受相关的护理安全教育,使其对护理安全有足够的认识。要增强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把“大胆放任式”的带教转变为“放手不放眼”式的带教,严格把关,才能有效地防止护生发生差错事故。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49.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减少护生实习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71-173.

[3]应爱武,张惠珠.实习护生的医疗安全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0,17(7):52

[4]魏聿萍,张淳.护生护理实习中差错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