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药物的管理及使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高渗药物的管理及使用进展

白东玉刘颖梅浩兴

白东玉刘颖梅浩兴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药剂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高渗性药物广泛的使用于临床,但使用高渗性药物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特别是高渗性药物不当使用时,多引起静脉炎,在快速或高浓度静脉输注中尤为明显。静脉炎作为高渗性药物应用导致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产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渗性药物的管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高渗性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防止用药差错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高渗药物;管理;应用;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714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80-01

在临床上,高渗性药物是指渗透压大于450mOsm/L的药物[1]。高渗性药物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高渗性药物包括了高浓度电解质、高浓度的糖、25%硫酸镁、20%甘露醇以及造影剂等。研究发现高渗药物在静脉输注时对血管的损伤较大,尤其是在快速、高浓度静脉输入时常常导致静脉炎[2]。当药物渗入周围细胞组织时,可造成外周组织细胞的红肿、疼痛,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器官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可引起皮肤溃疡、坏死。现就将近年来高渗性药物的管理及使用方面进展情况做如下综述。

1高渗性药物的管理现状

高渗性药的存放要求: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柜或药架,随意摆放。高渗性药物要设置醒目的标识,设置醒目红色警示牌提醒相关人员注意[3]。

高渗性药物的使用要求:高渗性药物调配发药及输注时要实行双人复核,严格执行“四查十对”以杜绝差错的产生[4]。要进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渗药物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管理和使用的培训,加强高渗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

2高渗性药物临床输液途径的应用现状

药物渗透压>450mOsm/L会导致中度静脉炎,药物渗透压>600mOsm/L则必定引起静脉炎。而目前很少有患者会因为输注高渗性药物而采取中心静脉输注途径。其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护士对高渗性药物的药理知识认识缺乏,其次,目前中心静脉穿刺由医生操作的,而医生对于高渗性药物的认知的不足,使中心静脉穿刺输注高渗性药物开展困难。PICC适用于需要高营养、化疗、高渗液输注以及静脉穿刺的患者,是国内唯一授权给护士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应将其作为建立静脉通路的首选方式。

3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预防

31穿刺静脉的选择:在选择穿刺静脉要优先选择较为粗直、弹性好、周围组织无损伤的血管,穿刺要尽量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如无法避免,可将穿刺的下肢抬高20~30°,加快血液静脉回流速度,减轻药物对穿刺静脉的刺激;

32输液顺序的安排:根据药物的特性、配伍禁忌、浓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高渗药物的输液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一般而言,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优先输注,然后输注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注后应给予等渗生理盐水冲管,促进剩余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其在局部血管壁的沉积。

33输注浓度和速度: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配制高渗性药物,适当进行稀释,并减慢其输注速度。

34热敷:高渗输液部位热敷能改善局部血管的循环,在此部位持续热敷,可以降低血管刺激损伤,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5留置针封管:输液后的不适当封管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输注完高渗性药物后,要留置针给肝素盐水封管,延长留置针时间,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36伤口敷料贴敷:采取伤口敷料贴敷可预防局部静脉炎的发生。

4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治疗

41药物外敷

411六合丹:静脉炎患者给予六合丹外敷,能明显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412硫酸镁:50%硫酸镁具有高渗效用,通过促进外周组织细胞水肿的吸收,达到减轻由局部静脉炎产生的损伤。

413烫伤膏:烫伤膏缓解外周组织水肿、促进药物扩散、消肿止痛,可以减轻静脉炎导致的局部组织血管损伤。

414四黄乙醇膏:临床上常用于静脉炎的外敷,具有良好疗效。

415云香精:云香精由于具有活血祛淤、清热解毒、抗炎止痛的作用,外敷治疗静脉炎处可明显改善症状。

416鲜扶桑叶:外用湿敷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快速消除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促进血管软化,改善疼痛症状。

417芦荟汁:鲜芦荟汁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可治愈率静脉炎。

42微波照射:微波照射通过扩张局部血管等抗炎作用,达到减轻静脉炎症状的效果。

43新鲜食物外敷:如应用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效果较好。

5结语

研究证明高渗性药物是引发静脉炎的高危因素之一,各种高渗性药物经静脉输注时的干预是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如何改变医护人员的认知,如何在输注高渗药物的同时,减少局部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药物治疗安全性,是所有临床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现代药物管理及应用快进的发展,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BalanescuS,KoppP,GaskillMB,etal.Correlationofplasmacopeptinandvasopressinconcentrationsinhypo,iso,andhyperosmolarStates[J].JClinEndocrinolMetab,2011,96(4):10461052

[2]LiuF,ChenD,LiaoY,etal.EffectofIntrafix(?)SafeSetInfusionApparatusonPhlebitisinaNeurologicalIntensiveCareUnit:aCasecontrolStudy[J].JIntMedRes,2012,40(6):23212326

[3]赵丽丽.药物警示标识在我院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J].海峡药学,2011,23(4):231232

[4]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