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黄福平

黄福平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中学517362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因为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好探究性学习呢?本文拟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正是基于社会背景的前提下,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策略和方向。在素质教育下,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因此,在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克服“高分低能”的教育弊端,就成了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初中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极具人文气质的人文学科,无论是在教育本身,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负有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人才的职责。因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对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学生的探究理念

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严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束缚着人才选拔的质量,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因此,传统教育理念应摒弃,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地位应发生较大的转变。

1.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树立下列教育目标理念:(1)加强培养学生对问题怀疑的社会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周期短”的特征,因此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即由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

3.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人类教育不像园林工人工作,树枝长出来只要影响美观就把它修剪得整齐划一。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塑造成同一类的人。人类教育尤其对学生的教育不具有工程流水线的工序特点。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人才观方面都要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三、尊重差异,培养课堂探究学习的个性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课堂探究过程中,我们在注重学生全体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例如,我在教学《世说新语》两则时,组织学生围绕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展开探究、讨论。赞成者认为:朋友本来失信,还恶人先骂人,极大地伤害了元方的自尊,元方“入门不顾”是理所当然的。不赞成的认为:骂人是客人一怒之下所说的,再说朋友已经有“惭色”了,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求异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四、点拨探究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性学习同样如此。

1.理解性探究。理解性探究是指对知识内容的准确理解,是一种初步的常规知识的探究活动,代表着比较低的认识水平,但它是学生深入探究不可缺少的一环。

2.分析性探究。分析性探究是透过现象深入地探究知识的本质、知识内在因果联系的探究活动。它是理解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学生推理与说理的途径,也是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创造性回答的先决条件。

3.创造性的探究。所谓创造性的探究就是学生在创作思维的指导下,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结构体,或加工、利用原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的一种初级实践活动。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优先考虑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之间的联系。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中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崇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提问艺术六法[J].西部科教论坛,2009,(7)。

[2]庄瑞娟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3]王振帅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