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沥青路面行驶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快速检测沥青路面行驶质量

卢锦祥

广东承信公路工程检验有限公司51145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公路类型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并且公路交通网络正在不断扩张,公路线路已经分布到了全国各地。从2000年开始发展以来,我国每年有将近2500亿元的总投资用于公路工程修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我国已经将村道修建正式纳入到公路统计里程当中,全国范围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45.70万km,同比增长11.8万km。其中存在一些老旧的公路段,经常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害问题,其中主要包含开裂、泛油、沉陷以及被水体破坏等方面的问题,对公路整体的行车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这种公路路段的病害进行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当前在检测的方法上,主要还是以人工实地考察作为主要的方式,这种传统的公路检测方式效率比较低,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实施道路路面病害的快速检测受到人们重点关注。

关键词:快速检测;沥青路面;行驶质量

引言

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同时带来交通荷载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道路建设的设施逐步发生破坏,降低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较为恶略的社会影响,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道路养护的规划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的质量,避免由于公路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对公路的检测中,路基路面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的检测效率,有效地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公路路基路面的检测中,路基路面快速检测技术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及快速的发展。

1路基路面快速检测技术

根据国家的道路检测标准的规定,包含对道路的使用状况、路基路面技术状况、路面的建造技术以及设施技术等,对其综合的评估判断,保障道路的建造质量。路面是道路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路况评估检测的重要方面,路基路面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路基路面的建设规划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1.1激光断面检测技术

在路基路面的检测技术中,对道路平整度的检测能够保证公路的建设质量,满足人们对道路的需求,提升道路的竞争力。在国家道路平整度的检测中,广泛的应用激光断面的检测方式,对于激光的应用,提升道路平整度的检测效率,提升道路检测的准确性。激光断面检测技术主要设备包括激光横梁、主控箱、距离解码器、计算机以及承载私家车。激光断面检测系统向地面发出激光信号,经过地面反射传至接收器,根据反射时间的差异,计算实际长度。

1.2路面车辙的检测技术

车辙是汽车在道路上留下的印记,是对路面的主要危害形式。车辙印记的在阴雨天造成路面打滑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对于路面车辙的检测,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TJGE60-2008规定:车辙模型共分7种标准模型,在实际测量计算中,7种模型可以简化为“W”和“U”两大模型,“W”模型又可分为凸、凹两大类。路面车辙的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就是通过对路面横断截面的测量,采集有效地数据,计算路面的车辙痕迹。快速的车辙检测技术是以汽车作为检测的有效平台,包含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定位系统等。在汽车的横梁上安装激光测距装置,在路面的一定距离的行驶,记录有效地准确数据,分析车辙的深度。

2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2.1以多维度路面行驶质量快速检测为目标

沥青路面行驶质量检测是保障道路行驶安全,提高行车舒适性的基础,也是进行道路养护维修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路面行驶质量基本采用高造价、高投入的精密仪器测量,面向低等级道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检测设备基本空白。该项目以多维度路面行驶质量快速检测为目标,突破了车路振动相互作用机理、沥青路面裂缝温度场分布、微观损坏“自诊断”路面材料、路面病害诊断材料与检测装备等系列瓶颈问题,将传统的指标单一的路面行驶质量检测扩展为宏观平整度快速检测、中观裂缝发育识别与桥头跳车评价、微观“自诊断”路面材料的多维度测量体系。

2.2实现五大功能

1.创新性利用功率谱密度方法,解析了复杂车辆振动与路面平整度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利用车辆簧载竖向加速度推算国际平整度指数的理论模型,解决了行车振动对路面平整度检测影响的难题。搭建车载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多位点、高频率的振动数据采集与匹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量化车辆刚体特征影响,拟合优度超过0.9,有效剔除了车辆自振的影响。2.首次将红外热成像识别技术运用于路面裂缝类型及发育程度评估,建立了裂缝形态与路表温度梯度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光照强度与大气温度对裂缝温度场分布的作用机理,总结了路面温度的滞后性和累积性的影响特征模型,建立了标准测试工况,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裂缝发育评价模型。提高裂缝识别率至90%以上,同时根据红外图像分析建立了裂缝发育程度分级标准,分级误差低至15%以下。3.深入分析了桥头跳车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影响驾乘舒适度的当量冲击系数指标,建立了桥头跳车综合评价体系及分级标准,有效识别与评价了桥头跳车发育程度,定位误差保持在±5%以内。4.揭示了沥青路面微裂缝萌生到宏观裂缝产生的多尺度联动机制,建立了室内沥青混合料实验结果与现场路面结构服役性能之间的联系,为基于现场自诊断结果进一步准确预测路面剩余使用寿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给出了考虑界面效应的弹性静力、弹性动力、粘弹性拟静态、粘弹性动力、磁电弹耦合问题的快速多极边界元法,计算效率提高100多倍,计算精度提升1.4倍。将0-3型、2-2型多铁性复合材料与路面传统材料相结合,开发了具有“自诊断”功能的路面材料,实现了路面微观损伤的自诊断和自感知功能。5.研发了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路面行驶质量快速检测系列产品,研究成果已在上海、浙江、四川等14个省市推广使用,检测里程超过5000公里,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综合效率提升2倍至3倍、成本降低近5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3地质雷达检测方法

在公路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经常会因为填土的性质、坡角以及坡高等方面的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路面路基产生比较明显的下陷或者是路面裂缝情况。但是裂缝本身也是公路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变类型,在发生的过程中没有比较明显的征兆,具有比较强的突发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对路基路面产生的这种病害进行处理,就需要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路面的病害问题进行检测。地质雷达检测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路面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相比于传统形式下的人工测量的方式,具有效率更快、测量更准确等方面特点,通过发射电磁波的和电磁波反馈的方式,实现路面无损检测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道路路基路面的快速检测中,有效地系统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道路的检测效率,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对道路的检测中,保证道路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的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路基路面的合理分析,能够保障道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马建,赵祥模,贺拴海,宋宏勋,赵煜,宋焕生,程磊,王建锋,袁卓亚,黄福伟,张健,杨澜.路面检测技术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17(05):121-137.

[2]路鑫,钱学东.基于养护角度的公路路面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综述[J].公路,2017,62(12):259-262.

[3]王志渝.试述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8,16(13):59-60.

[4]张德津,李清泉.公路路面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综述[J].测绘地理信息,2015,40(01):1-8.

[5]张书林.检测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21):24-25.

[6]曾胜,李振存,赵健,韦慧,尹常斌,李俊.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0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