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研究

钟全德冯登明耿纪朋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绵阳市文化产业的类型化发展作为个案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绵阳经济文化发展。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型、区域特色型、创意引领型,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是中小型城市的特色,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多民族区域文化汇集的绵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之一,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一般都在大城市发展,绵阳市作为科技城,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尽管绵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类型化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地域特殊性、资金投入问题、资源分散问题等诸多制约,目前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吸引资金投入者和消费群体的更大关注,是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区域经济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资助项目“绵阳市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关键支撑技术与系统”(项目编号2015BAH38F01)的阶段性成果。

绵阳市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丰富而零散的,羌文化与大禹文化虽然研究与宣传的时间较长,但是直至北川羌族自治县受到2008年5.12大地震严重破坏以来,特别是诸多羌文化研究专家遇难的消息使得更大范围的人们关注羌文化与大禹文化。此后,羌绣、羌年、羌戈大战等文化资源被引入文化市场,成为绵阳市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但是品牌化的建设和市场化的营销方面,本地的企业就个体产业值而言是成功的,但是相对于机遇和文化资源本身而言所得远远不够,回馈到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研究的资助更是寥寥无几。相反,外地资金利用绵阳市资源获得的收益却不可忽视,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本地资金投入不足、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产品规格不高、创新性不强等问题。嫘祖文化、文昌文化、李白文化、三国文化、欧阳修文化、白马文化、科技文化等诸多文化资源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首先是这些文化资源并未完全转化成文化产业,有些是部分转化,有些还停留在文化资源层面。本地学者对这些文化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实地还有许多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也多和这些资源相关,但是却并未将这些相关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一方面,这些文化资源还停留在基层行政区域保守保护的层面上,这些资源虽然是绵阳市的资源,但是也是下属某个区县为主的文化资源,具体的宣传与保护开发还是由基层政府相关文化部门负责,这样就导致了力量分散。绵阳市层面确定的是以科技文化为主,其他文化并提的方式宣传绵阳文化,一方面导致绵阳市的形象是科技城,历史文化资源只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导致其他文化资源缺乏整体定位和全面支持,只能作为偏安一隅的区县文化资源,在绵阳市的地位尚且未能确定,在四川省和全国的文化资源中更是难以被推出。其他区域性城市多是打造一个文化中心,或许是只有一处重要的文化资源,或者是以一处文化资源为主,相反的是,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时反而更难获得文化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就是没有确定核心文化。

就绵阳市文化资源的问题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以绵阳市为整体,确定一种文化为主的文化链或文化圈,而不是平等的文化带或没有中心的文化群;另一种方案是分别以绵阳市下属各区县的文化资源为主,建立以区县文化为主的多中心文化群。这两种不同的方案在确定文化资源的位置方式上不同,也影响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整体定位。

一、类型化分类及其标准

类型化意味着可以复制和模仿,可以批量化出现,这是现代社会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叠加后在不同领域都涌现出的一种现象。类型化强调的是单一化和概念化,排斥个性化,这个概念在文化产业中使用时却又有其特殊性,就性质上讲,类型化的文化产业有其单一化和概念化的特征,但是就内容上讲,却又有其内在的多样化特点。以绵阳市为例,北川羌族自治县有羌族文化,平武县有白马文化,就类型化而言,两种文化资源发展出来的文化产业都是区域性民族文化产业类型,但是因为两种文化资源的民族性区别,所以这两种区域性民族文化产业的内部又是多元的特点。文化本身的概念就较为庞杂,又有着宏观与微观的区别,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也有着复杂的文化承载意义。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二十世纪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英语为CultureIndustry,译为文化工业或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与服务。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具体有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十大项。

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不同的标准体现了不同的分类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分类是按照“物质性”(包括制作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区别)或艺术门类来区分的,市场倾向于前者,学术研究或政府管理倾向于后者。结合绵阳市的地方区域城市的特点可以从区域资源和为不同消费群体服务的角度进行新的类型化分类。

二、“绵阳市”式特色分类

绵阳市有很多荣誉,比如说: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诸多荣誉,而作为城市特殊性的特征提的最多的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市多资源的状态影响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定位,如何将科技和文化结合好,是绵阳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问题。绵阳市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中等城市,研究绵阳市文化产业的类型化发展既是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需要,又是中等城市和县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案例体系研究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所以对于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研究不能从以往注重行业或物质性特征的角度进行分类,而是需要结合绵阳市或“绵阳市”式城市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绵阳市的人口总数不足六百万,市区人口在百万左右,人口流动频率只能算一般,这样的人口概况,必然影响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情况。对于绵阳市而已,针对消费者对文化产业的类型化进行研究,是有其实际意义的。绵阳市现有的文化产业从艺术和行业类别来讲,基本是齐全的,但是发展却非常不平衡,就物质化角度的分析来看,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并不发达,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也发展的规模不大,主要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稍好一些,这是针对大城市而言,相比于中等城市来讲,无法和东部沿海中等城市相比,在西部地区却又相对排名靠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本性的支撑是消费者的消费基础和资金流动速度,东部地区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是当前的现状,如何能够让绵阳市这样的城市获得与东部同类城市相媲美的资金和消费者资源是进行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研究的出发点。

从消费的角度,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型、区域特色型和创意引领型三种类型。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面对的消费者包括两个群体,一个是保障本地区内民众文化消费的需要,如图书报刊的零售、广播电视的输出、影院设施、文化表演场所的建设、图书馆、市区公园、网络建设与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也是为了后面两种文化产业类型的发展奠定基础,吸引外地消费者参与本地的消费同样要面对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提升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品质有利于整体发展文化产业,也可以为其他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文化经济环境。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在绵阳市发展有其特殊的优势。不同的文化资源属于不同的区县具体在建设,整体层面的文化架构没有建设好,存在排名与实际之间的矛盾。就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资源使用过于零散,投入不足,整体形象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能大规模的吸引消费者和资金的投入。绵阳市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是文化旅游业,以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新的文艺创作和表演、创作文化创意和设计作品、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等方面的活动较少,尤其是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低于绵阳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规模。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结合技术创新引领文化发展的新风潮,这种模式主要是大型城市依托发达的科技和规模化的产业链条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类型;另一种是区域特色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主要是区域特色文化特别突出,结合科技的发展形成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前一种类型以手机和创意产业园为主,后一种模式以电影动画产业和文化品牌化旅游业为主。绵阳市有发展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不管是科技城的科技发展,还是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绵阳市都有其积累,但是发展成熟的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还有待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

三、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出路

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问题虽然是多种情况造成的,但是解决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出路却不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建议,而是需要对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定位提出建议。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有两种方案。

首先,建立科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圈。大禹文化是治水文化,是农业科技文化;嫘祖文化是养蚕丝绸文化,羌绣和蜀绣都是在这个文化链上的不同时间与地域的民族化体现,都是农业科技文化和商业科技文化的结合;李白文化是诗歌文化,也是宣传与旅游文化,还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文化,中外交流中科技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文化包括古文改革文化、金石文化、氏族文化,对于改革创新、考据研究、基层社会构建与和谐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三国文化中重点突出蜀锦文化、道路建设文化、环境保护文化等方面;文昌文化重点强调教育文化;羌文化和白马文化重点强调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汉阙和汉墓以及报恩寺等古迹遗存则重点关注建筑技术文化;自然旅游文化则和地质文化、古生物文化、动植物多样性文化、环境保护文化等结合起来;邓稼先广场和两弹城、绵阳科技馆等现代科技文化宣传要和科技城结合起来,要和绵阳市科技发展的最新民用技术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推出产品,无论是物质化的产品还是服务性的演出服务,都要有创新性的创作。科技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创作基础,一方面来源于精神性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来源于物质性的技术支持。只有让科技文化真正融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宣传到产品本身都能够代表科技文化时才真正使绵阳市科技城的名号名符其实。

其次,分别以绵阳市下属各区县的文化资源为主,建立以区县文化为主的多中心文化群。分别建立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市区文化产业体系,以李白文化为中心的江油文化产业体系,以羌文化为核心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产业体系,以白马文化为核心的平武文化产业体系,以文昌文化为核心的梓潼文化产业体系,以嫘祖文化为核心的盐亭文化产业体系,以郪江文化为核心的三台文化产业体系,以罗浮文化为核心的安县文化产业体系。这一方案比前者需要的投入更多,毕竟是多中心多元化发展,诸多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在行业门类上要错落有致,搭配发展,要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以消耗资源。

前一方案是重点发展创意引领型文化产业,结合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打造绵阳特色;后一种方案是重点打造不同区域的区域特色型文化产业,两种方案定位不同,但是都需要从宏观层面上有一个整体方案的推进,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宣传和交通等基础层面的配套提升以及基础服务型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配合不断增加的消费群和异地输出产品的生产和物流体系发展提供逐步增加的基础设施,才能构建更为良性发展的绵阳市文化产业类型化发展的文化产业市场有机系统。

参考文献:

[1]谷满意.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6).

[2]陈永乐.试论经济基础对绵阳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J].四川党史,2000(12).

[3]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N].绵阳日报,2012-01-17.

[4]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5]乐祥海.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

[6]刘晓彬.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7]郭永航.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