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肾移植术后心理护理

/ 2

异位肾移植术后心理护理

魏淑艳杨桂荣冯丽军

魏淑艳杨桂荣冯丽军(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353-02

【关键词】异位肾移植术心理护理

肾移植在临床实用价值,技术成熟程度及移植效果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研究逐年增加,尤其环孢素A的问世有效抑制了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尸体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多种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手术不断完善,现对临床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施行肾移植手术9例,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1~12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9例。行异体肾移植9次,术后多数病人发生过排异反应,这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给治疗带来一定影响,经护理人员积极的劝导方稳定情绪。

2护理

2.1术前准备按泌尿外科手术前常规护理。术前除做好常规检查外,还应做好尿肌酐、尿素氮、供血者血型、淋巴细胞素试验、组织相容性抗原位点配型等。术前1日给少渣饮食。术前备皮后用1:1000苯扎溴铵溶液消毒皮肤,然后用消毒大单包裹全腹部。术前给服硫唑嘌呤,每千克体重5mg,以做抗排斥准备。

2.2术后护理

2.2.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经过、尿量多少、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激素用量等,并及时执行各项术后医嘱。术后2日内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平稳后每2小时测量1次,记录每小时尿量、颜色。

2.2.2保持出入量平衡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尤其应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并根据尿量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量。尿量监测尿量是反映移植肾功能状况及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术后24h内每小时尿量,术后第1天尿量宜维持在300ml/h以上,不少于100m]/h。另外多数病人术后早期出现多尿的现象,尿量可在1000ml/h以上,称为多尿期,常发生在术后24h内;部分病人术后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其原因多为术前血液透析过度、术中失血、术后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排斥反应等;应仔细分析和查找原因,为补液提供依据。引流量监测肾移植术后,伤口内常留置引流管,应随时观察记录引流情况,注意引流量和色泽变化,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淋巴漏和(或)尿外渗等,并估计和记录其总量,以指导补液。合理静脉输液①静脉的选择:原则上不在手术侧下肢及作血液透析的动静脉造瘘肢体静脉穿刺输液。②输液的原则:应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出量包括尿量、引流量和非显性失水,当尿量小于500ml/h时,输液量为出量的全量;当尿量为500~1000ml/h时,输液量为出量的80%;当尿量超过1000ml/h时,输液量为出量的70%。③保持静脉通路畅通:术后第一天应保证两路静脉通道,且保证有一路能供输血或快速输液用,尽量选用留置针头。

2.2.3取平卧位,移植侧下肢屈曲15°~25°,以减轻切面疼痛、减轻手术血管吻合处张力,有利于愈合。

2.2.4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饮食指导术后第2天,待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少量饮食,以后逐渐加量,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并予记录。

2.2.5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有无外科并发症(切口出血、血肿、尿瘘、淋巴瘘、肾破裂等)。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时,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移植同侧下肢避免过度屈曲,并禁止作静脉注射。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作深呼吸,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移植后1个月内,应重点观察急性排斥发生。注意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室消毒隔离,注意口腔卫生。

2.3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准确应用免疫抑制剂严格遵医嘱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并定期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防止因血药浓度不足而引起排斥反应或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每日测量病人空腹体重,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加强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肾功能及移植肾区局部情况。若病人体温突然升高且持续高热,伴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肌酐上升、移植肾区闷胀感、压痛及情绪改变等,应考虑病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及时处理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的轻重程度,遵医嘱应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如甲泼尼龙、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莫罗莫那-CD3(OKT3)等,及时观察用药效果。在应用ALG或ATG前应进行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时方可使用。对于过敏试验阳性而又必须使用者,可在密切观察下采取脱敏疗法:第1天用ALG5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输注的速度为20滴/分钟,再将ALG20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速度为20滴/分钟;第2天后按常规方法给药。MP冲击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病人腹部及大便色泽等情况,警惕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2.4心理护理肾移植病人心理护理的十分重要性,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介绍手术及相关的治疗方案,使之对肾移植及治疗有科学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手术。如有手术成功,效果良好的病例,可以择例让其直接与病人交流或访问,电话、视频咨询也行。为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度过手术关,做好思想准备。并在发生某些并发症的情况下,不至于丧失信心。对术后消毒、隔离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有正确的了解。多数病人在排异反应及激素应用过程中,可引起性格、情绪等暂时的改变,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病人出现的情况,主动积极配合医师的工作,多做病人及陪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增强信心,克服急躁情绪,或辅以药物治疗。与病人及家属多做思想交流,及时了解病员的心理环境及心理活动,加强联系,即使对出院病人亦应不例外,以早期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情绪反应强烈或心理负担较重者,应加强监护,必要时收回院进行治疗。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不单纯是生物体的护理,要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必须重视心理护理,使之通过良好的心理反应,增强治疗效果。

3讨论

为提高肾移植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术后及出院后的指导尤为重要,特别是病人的生活起居、心理状态、饮食情况、是否合理服药和定期复查,都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甚至导致肾移植失败。为此,给病人提供保健手册,将术前准备、术后用药、饮食、活动等详细交待给病人,指导病人出院后如何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如何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发生后的自我护理措施,其中最经常性的工作是抗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中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贺葵,官德荣.肾移植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20(1,下半月版):64-6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27.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