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刘小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刘小春

刘小春

刘小春

兰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68例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是否给心理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个体抑郁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不孕不育;抑郁情绪

目前相关研究显不孕不育发病原因,60%是因为女性,40%因为男性,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不孕不育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不孕不育症患者易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间接影响妊娠成功率[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68例不孕不育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变化情况,从而论证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5:19(15/19),年龄在22岁至38岁,中位年龄为(26.2±1.2)岁,且不孕不育平均病程(2.4±0.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7:10(14/20),年龄在22岁至38岁,中位年龄为(26.5±1.2)岁,且不孕不育平均病程(2.5±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68例不孕不育患者均符合不孕不育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症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沟通障碍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本人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配合临床复查随访工作顺利开展。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给予常规护理,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嘱患者日常饮食应禁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味,按照医嘱规律用药,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有毒物品。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性格、心理以及个人档案对患者性格进行评估,判定患者是外向性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患者无法正常生育的原因多是由于个体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下。外向性患者多是由于性格过于直接、情绪烦躁,夫妻间感情不好从而导致性生活障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普及不孕不育相关基础知识,纠正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知错误。(2)引导患者与患者家属敞开心扉,互相沟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促使患者认识到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夫妻关系和睦是疾病治疗的关键。(3)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应保护患者隐私,在治疗前期采集患者既往病史时应单独询问患者,并对患者相关病史资料进行保密。(4)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跑步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并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保持身心愉悦。(5)为患者创建健康档案,并建立QQ群或微信公众号,定期采用电话随访或微信、QQ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版主患者疏解自身不良情绪。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本次研究参考经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DS)满分100分,得分低于50分表示不抑郁,得分50分~59分表示轻度抑郁,得分60分~69分表示中度抑郁,得分大于70分表示高度抑郁。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降幅为59.10±3.08,对照组患者降幅为39.74±2.02,实验组患者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

3讨论

不孕不育包括不孕症与不育症,其中女性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1年内未采取避孕措施,且男女双方性生活正常而未成功妊娠的个体,致使个体不孕的原因分为原发性不孕与继发不孕。男性不育症是指婚后同居2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未怀孕,致使个体不育的原因主要有内分泌疾病因素、手术因素以及服用损害精子生成药[2]。不孕不育患者确诊后长时间治疗,可致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近些年相关调查显示个体长期处于抑郁情绪属于人体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可发生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等一系列非非特异性反应,减少个体T细胞,降低机体免疫能力,诱使个体患者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从而进一步降低妊娠成功率[3,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16.52±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在到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抑郁情绪,改善个体情绪。综上所述,不孕不育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配合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保证患者身心愉悦,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凤清,宋丽杰,柳勋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88-89.

[2]汪秀菊,丁少芳.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115,121.

[3]王红玲.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影响的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0):244-245,247.

[4]汪秀菊,丁少芳.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