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谈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探讨

潘海彦

潘海彦(哈局大庆站搬迁改造工程指挥部)

摘要: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次产业的优化应寻找最有效的突破口,它必须具有带动面广、运转效率高、发展前景好并符合改革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的特点,这一突破口应是民营经济。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0引言

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次产业的优化应寻找最有效的突破口,它必须具有带动面广、运转效率高、发展前景好并符合改革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的特点,这一突破口应是民营经济。

1民营经济的地位

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民营经济是市场发展的主体,这一点已经被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经济的主角非民营经济莫属,这是由民营经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民营经济具有天然的市场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性、充分的追求盈利性、充分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性。

民营经济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它与市场经济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民营经济促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为民营经济提供有效的运行和发展环境。只有民营经济才能与市场充分地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有市场经济就应有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必然的。事实表明民营经济具有顽强的、旺盛的生命力,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没有享受过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没向国有企业那样被得到特殊的照顾,完全凭着自身在夹缝中,在边缘处生长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蓬勃发展,势不可挡,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一部分。

2民营经济的作用

从产业发展看民营经济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民营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它自身产业分布的合理性,二者缺一不可。只在国民经济占主要地位而没有合理的结构与自身结构合理但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不起主要作用,都不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而民营经济恰恰二者兼具,因此它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带动力量。

2.1民营经济合理的产业布局决定其正向推动作用从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来看,其结构要优于整体经济的产业分布,因此它会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理论界对民营经济没有不统一的认识,国家对民营经济更没系统的统计。出于统计分析资料可得性需要,本文采用的口径也不尽相同。在这个问题的分析中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说明民营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贡献。

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结构远远优于全国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结构,尽管个私经济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占到近60%,而全国该比重为30.6%。单从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的变化看,其变化趋势越来越趋于合理:第一产业过低的比重(1.08%)呈提高的趋势;而第三产业过高的比重(76.99%)呈降低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无论是产值的产业分布还是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都与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更接近。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产业结构就会对整体产业结构发挥作用,带动整体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

2.2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民营经济对产业的贡献及发展潜力看民营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在此对民营经济分布较广的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分析。

2.2.1民营经济在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显示出了主导的地位或即将成为主导的趋势,对第二产业内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较量、整合、改革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民营化步伐的加快,在第二产业内,民营经济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会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会使第二产业内部各成分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促使各个行业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因此民营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贡献会提升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集约型内涵,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这正是对第二产业进行调整的目标。

2.2.2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还没有或很少进入的领域有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交通等领域,因此,本文对第三产业中能够得到数据的,也是民营经济分布最多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进行分析,从中说明民营经济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及在第三产业内的发展空间。分析从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两方面展开(以下分析资料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首先,对批发业进行分析:到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35.81%、3.66%、60.52%;在营业总收入方面的比重分别为:30.63%、6.82%、62.55%。限额以上零售业,到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2.96%、5.14%、81.90%;在营业收入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9.00%、6.88%、84.12%。限额以上餐饮业,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6.52%、17.97%、75.51%;在营业收入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4.25%、19.48%、76.27%。可以看出,在批发零售、餐饮业领域,不论是吸纳就业,还是创造财富,民营经济都占有绝对比重。随着非公有制36条的贯彻落实,过去不对民营经济开放的领域,如电信、电力、石油、航空、铁路及公共卫生、国防等领域已经开始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不久的将来民营经济将与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展开竞争,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向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肯定在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要大于第二产业,随着民营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第三产业实现质与量的飞跃,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使我国的整体产业布局向着合理的目标前进。

3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

从技术创新看民营经济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对自身及整体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和途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十分活跃的企业创新的主体。早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就已经指出:“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支有生力量,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其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无论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都涌现出了一批申请专利高居前列的明星民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向高科技产业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军,自身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