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司机选拔评价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地铁司机选拔评价体系

喻正红

身份证:43042419871117XXXX

【摘要】地铁车辆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这给地铁司机带来新的挑战。司机的素质及能力提升对于地铁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司机的工作环境及选拔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流程,确保司机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地铁司机;选拔;评价

一、地铁司机的岗位工作环境分析

地铁司机的作业制度不规律,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突发事件较多。地铁司机作为正点运行的操纵者,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者。因此,建立地铁司机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必须对岗位进行分析,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表1)。

二、建立地铁司机胜任素质模型

为了研究地铁司机的素质要求,地铁乘务人员通过近几年来分析和现场调研工作,总结出了地铁司机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精力集中;

(2)对意外情况表现镇定、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3)有较强的抗单调、抗疲劳能力;

(4)视觉、听觉、运动感觉灵敏度良好,动作协调;

(5)视野范围、注意力分配与转移能力良好;

(6)记忆能力良好;

(7)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迅速;

(8)对地铁运行环境条件下的良好的适应能力;

(9)自我控制、调整能力强,责任心强,无侥幸心理、冒险心理行为倾向。

地铁司机胜任素质模型明确了地铁司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并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职业素质、生理素质、思想素质、安全素质。

(1)职业素质:要求司机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列车驾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要具备各种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感知能力、抗压能力等。

(2)心理素质: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作业的注意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作业稳定性等方面具备更高的水平。

(3)生理素质: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地铁司机胜任驾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要求司机达到各项生理素质的相关要求。

(4)思想素质:由于高地铁运行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司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沉稳的个性特征、牢固的标准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5)安全素质:地铁司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旅客的生命安全,地铁司机必须具备高水平安全素质。

三、建立地铁司机人才选拔体系

地铁的开行带来的运营模式的全新改变,在技术设备、运输指挥调度、经营管理模式上都与原有的铁路线路有着很大的差别。顺应地铁发展人才需要,特别是目前地铁开行司机驾驶需要,构建科学的地铁司机选拔机制,并对其学习能力、实操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进行评估鉴定,科学实现“人职匹配”,将有力的为地铁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在新的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铁司机的选拔目前国内通行的方法是中等及以上职业技术学校年满18岁毕业生中录用并且有着严格的体检条件,经过理论实作考试合格后录用。但随着地铁快速发展,行车密度逐渐加密、普通百姓对地铁的依赖和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招聘录用程序还应进行优化,通过分析调研得出,地铁司机选拔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个性特征、注意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作业稳定性、视野范围、情绪稳定性、抗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感知能力、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动机以及生理健康。选拔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面试、理论考试、实作考试、日常考核、心里素质测试以及体检。

四、建立地铁司机培训体系

(一)资格性培训

资格性培训是结合地铁司机岗位职责要求而进行的任职资格培训。通过基础培训,参训人员掌握地铁列车运行和驾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担当地铁司机职务的基本素质要求。地铁司机资格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包括地铁专业知识、地铁行车规章、列控系统行车安全装备(ATP)、列车检查、列车操纵等内容。

1.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地铁车辆构造理论、地铁安全及行车规章、列控车载设备(ATP)、地铁故障处理流程等。

2.技能培训:通过模拟驾驶设备和回库列车,对受训人员进行模拟操作练习,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的实操能力,实现受训人员实际驾驶的适应性和熟悉感,同时减少实际驾驶操作的成本和危险系数。技能培训分为作业培训和操纵培训。作业培训内容应包括:列车设备全面检查;列车点动、电气动作试验;车辆制动系统试验;列控车载设备(ATP)操作;地铁列车应急故障处理。操纵培训内容应包括:地铁司机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地铁司机操纵练习。

在培训工作中,建立“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通过“1对1”的培训制度,积极发挥模拟驾驶装置作用,加强对地铁列车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地铁司机尽快达到技能素质要求。

(二)适应性培训

通过适应性培训,实现对地铁司机的行为塑造,规范地铁司机的各项工作行为,达到地铁司机任用上岗标准。适应性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安全规章培训、任用考核等内容。

1.岗前培训:在地铁司机正式担当值乘任务前,利用模拟驾驶器、通勤车、试车线、联调联试的有利契机,组织地铁司机上线看道和进行实际操纵练习,并按岗位塑形要求进行塑形礼仪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业标准和安全措施。业务管理部门根据使用车型及担当任务,组织地铁司机进行适应性理论考试及实作鉴定,成绩合格后方准担当任务。

2.安全规章培训:业务管理部门结合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季节性安全要求、典型事故案例等,对地铁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任用考核:地铁司机正式上岗前,业务管理部门组织对其业务知识、实作技能、操纵技能培训效果进行严格的技能鉴定,鉴定通过者方可任用上岗。

(三)提高性培训

不断提升地铁司机人才素质是保障地铁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通过提高性培训可以实现地铁司机素质的稳步提升。提高性培训主要包括业务培训、案例培训和强化培训。

1.业务培训:将培训工作分散渗透到地铁司机日常工作过程中,地铁司机每月日常学习不少于7次,每次不少于1h,学习内容适应运输和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地铁司机业务培训技术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在岗地铁司机每年须按规定参加不少于90学时的脱产培训,保证行车安全。

2.案例培训:地铁设备故障和非正常行车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分类,将高频次、倾向性的设备故障和非正常行车信息,制成多媒体课件,对地铁司机进行案例教育,确保地铁司机对地铁常见故障及非正常行车的处理方法熟悉掌握。同时,结合阶段性安全重点工作、安全措施等内容,对地铁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规章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强化培训:制定地铁司机培训计划,车间组织实施,统一安排地铁司机到培训基地培训每年不少于10d,其中各类故障、非正常情况下的模拟操纵培训不少于5d。培训内容根据结合地铁实际运用情况,以应急故障处理、非正常行车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为主。

参考文献:

[1]刘承功.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成都理工大学,2007.

[2]陈锡龙.高速铁路动车组司机人才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郭名,叶龙,焦峰.基于胜任素质的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