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2008-2009年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宫献升黄一峰岳文谢珍冷冠群

宫献升黄一峰岳文谢珍冷冠群(高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高密261500)

作者简介:宫献升(1963-),男,山东省高密市人,学历,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慢性病监测工作15年。

【摘要】目的探索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分析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分布规律,给政府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意外伤害;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244-02

伤害是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居民意外伤害事件大幅上升,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为能准确掌握现阶段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探讨影响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意外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2008年开始对高密市常住人口中开展了对意外伤害死亡人群的跟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高密市全部常住户籍人口为监测对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

1.2统计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应用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应用Excel2003和SPSS13.0计算各种统计指标。死亡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调查结果

2.1意外伤害死亡总体情况:2008-2009年高密市累计监测全市居民1722122人,共报告死亡10903人,其中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仅列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之后,居第4位。

2.2意外伤害死因顺位:将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分为9类,9类均有意外伤害死亡发生。在全部意外伤害死亡中,交通事故位居第一位,自杀居第二位,淹死居第三位。交通事故、自杀、淹溺等前三位死因占意外伤害死亡总数的76.38%。

2.3意外伤害死亡的性别分布:在762例意外伤害死亡者中,男性573例,死亡率75.19/10万,女性189例,死亡率24.8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性之间的死亡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178.365P≤0.01)。在9类意外伤害死亡人数中,男性均高于女性。在交通事故中,男性死亡299人,女性死亡67人;在自杀中,男性死亡62人,女性死亡47人;在淹溺中,男性死亡85人,女性死亡21人。(见表1)

2.4年龄分布:意外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0—14岁年龄组最低,7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见表2);但死亡人数构成以35—54岁年龄组最多占33.33%,15-34岁组次之占23.49%,75岁以上组仅占15.09%。

前三位意外伤害人群的年龄别构成:交通事故死亡以35-54岁和15-34岁年龄组多见(占71.93%),自杀死亡以35-54和55-74年龄组为高(占62.39%);淹溺死亡以5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88.89%)。

2.5主要死因的去死因期望寿命:2008-2009年高密市全死因期望寿命为78.99岁,对期望寿命影响居前3位的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伤害。若去除它们的影响,期望寿命将分别提高2.46岁、1.77岁、1.14岁,说明意外伤害死亡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对生命的影响较大。(见表3)

表1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分性别死亡率及顺位

3讨论

结果表明,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四位,男性高于女性,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与山东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相一致[1]。男性伤害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是与男性从事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危害因素高的职业有关;其次男性驾车外出活动较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年龄组别死亡人数分布看,35—54岁年龄组最多,其次为15—34岁年龄组,0—14岁年龄组死亡人数最少,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壮年外出上班打工、易冒险行事、活动能力强、从事一些危害因素高的职业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所致你的死亡率明显呈上升趋势,提示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保障措施应着重加强。

监测发现,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是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三大死因,占意外伤害死亡总数的76.38%。近年来,随着汽车家庭化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交通事故所致的死亡以每年9.89%的比例上升[2],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交通行为刻不容缓。自杀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现在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可能是导致自杀的诱因之一。淹溺死亡主要发生在55岁以下的年龄组中,更以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且多发生在夏季,提示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并注重体育运动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提高救助和自我保护能力。

表2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分年龄死亡率

结果分析显示,如果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杜绝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伤害的影响,期望寿命将分别提高2.46岁、1.77岁、1.14岁。提示意外伤害已经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并列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不仅对个体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表32008-2009年高密市去死因期望寿命(岁)

因此,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已迫在眉睫,政府、社会和个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将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到疾病控制规划中去,进一步加强对意外伤害死亡的监测研究,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3、4],以期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参考文献

[1]徐爱强,马吉祥,郭晓磊,等.山东省居民死因构成、变化趋势及疾病负担[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6-64.

[2]杨功焕,黄正京,陈爱平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42—145

[3]李辉,韩忠义,迟艳玲,等。2001-2003年赤峰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98-100.

[4]彭香红。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10):1856-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