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城市园林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生枫凯

生枫凯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150000

摘要文章论述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建筑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荼。但在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成绩卓著的同时,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认清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改善城市面貌是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布局合理,建筑精美,运转有序,设旌保证配套齐全。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可以使精力更加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二)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

现代园林建设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着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促进了经济、文化、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优美的环境能带动经济发展,使经济、文化更加繁荣。

二、园林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一)过于重视景观建设而忽视生态效应。将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景观的装饰品,没有真正的虑到园林绿化生态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调节城市小气候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是片面的追求园林绿化的视觉上的刺激以及规整,使人居环境的要求有所降低。

(二)电脑设计重复化。“天下景观一大抄”,电脑制图使设计师“克隆”起来更加方便.参加设计招投标,图板一大摞,有新意的少之又少。

(三)城雕作品庸俗化。基本功欠缺,功能与需求考虑不周.这种情况在城雕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些城雅故作深沉,形象浅薄,欲拆浪费。欲留累赘。优秀的雕塑家淹没在人人搞雕塑的平庸中。

(四)设计标准豪侈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五)简单设计复杂化。一些道路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很不错.不必套上这样那样的理念。上个世纪50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大气、恢弘。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殊不知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得浮躁和好大喜功。

(六)广场设计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七)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且池底、驳岸也用混凝土衬砌,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八)居住绿地山水化。人居环境有别于公园,应多为居者设置绿荫和活动场地.过多叠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深浅高差过大,影响居民出行。

(九)城市湿地公园化。天然湿地首先应强调保护功能:把城市湿地建成公园以供游览只是个例.不应全部照搬。更不允许借建公园搞开发,走向反面。建设人工湿地公园不应追风赶时髦,且面积不能过大。

(十)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却忽视了日常管理。很多城市都只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却总是忽视管理工作,结果就导致了投入到养护管理上的资金比较少,现有的设备比较陈旧。对于已经建成的园林绿化要实行主动型的管理,以防治病虫害,并及时的进行施肥、修剪、浇水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从当前的情况看,有些园林管理工作都是被动的,出现问题了才想起要临时检查。

三、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力求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相统一的原则。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的布局要主次分明,烘托对比、前后呼应,确保景物能相得益彰。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细部决定成败,要经得住推敲。在宏观上以居民区、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在微观上能够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并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使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同时,还要搞好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园林系统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二)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呈现出季相的动态变化,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进行自然保护。

(三)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的紧密结合原则。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遵循美学法则。科学的植物配置,可以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

(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

(五)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六)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

(七)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八)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代写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结束语:综上所述,城市园林设计及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中国园林事业刚刚起步,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今后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研究,大力推动园林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并借鉴国外园林绿化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明《浅谈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绿地规划问题及具体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9期。

【2】刘淼《试论城市园林设计的走向》,《城乡建设》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