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

何红梅

何红梅

(甘肃省临洮县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中心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发病与环境因素、家族遗传、自身体质和饮食不当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急性期发作后疾病会进入缓解期,虽然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实际上并未彻底根治,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而且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才能提高治疗效果[1]。本研究将我中心近一年来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中心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33±5.29岁;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12±5.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确诊。

排除标准:将合并有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除。

1.3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首先根据患者病因、诱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治结合护理经验,用护理程序设计路径表,纵轴为护理措施,横轴为时间,后续的护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表进行,每天护理工作完成后要签字,在规定的时间内评价护理的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调节护理方案;再者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积极热情的接待,使其感受到亲切的氛围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并将中心的制度、环境做一详细的介绍,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配合其完成相关检查,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专科护理,针对急性发作期感觉呼吸困难且情况严重的患者来说,建议其选择端坐位、侧卧位、后半坐卧位来缓解症状,减少心回心血量,对于低氧患者可给予吸氧;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有机食物,忌食鱼虾蟹等海鲜,防止哮喘发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2]。

1.4观察指标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满分100分,得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或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少数患者出现胸痛的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本病发病机制与病原菌或过敏因子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有关,炎性因子反过来会对气道上皮痉挛、收缩产生刺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此外,空气质量下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加重后本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由于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发病后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更应该加大重视程度[3]。大量研究证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科学、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并且减缓症状严重程度[4]。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显示,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模式考虑到了个体差异的不同护理要求,容易实现护理方式的完善和调整,避免了个体化差异对护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同时将护理工作程序化后会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相较于传统的内容简单且单一的护理模式来说,其更具计划性和预见性,这种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序性[5]。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莉.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7-17.

[2]刘玮,王丽.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4-7.

[3]何艳婷.支气管哮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6(2):479-480.

[4]朱新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0):1918-1918.

[5]曹艳文,杨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5):29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