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于秋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于秋兰

于秋兰薛峰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000

摘要:静脉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静脉输液反应,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胶管时间太长,从而引起血管壁化学性或机械性的损伤,亦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的局部静脉的感染。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静脉炎主要以预防为主,用药前护士应该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特性、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选择适当的部位穿刺,避开肌腱、韧带和关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严格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敷料严密覆盖针眼等,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或疼痛,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稀释或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尽量避免针眼感染和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原则上输液血管若出现红肿疼痛等反应应立即予以拔除,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再度穿刺已受伤的血管,受伤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预防性护理

1.1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有研究表明,老年病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血管管径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出现置管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69.9%的病人置管时间不超过3d,有的只保留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3.0mm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1.2.1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1.2.2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通过对9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无1例发生静脉炎。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1.2.3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与郝建红等。研究相似,而且延长了套管针留置时间,但个别对乙醇过敏者禁用。

1.3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药物的护理1.3.1静脉快速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同时,加温至(28±1)℃呈恒温的甘露醇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另外,有研究表明,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使血管在使用后得以恢复,以提高血管使用率。1.3.2化疗药物诺维本(NVB)对人体细胞毒性强,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反应[。赵建琴等。研究表明:在推注NVB前,将1%地卡因纱布1块(5cm×6cm)外敷于穿刺点近心端的周围皮肤,纱布以浸湿不滴水为宜,至静脉输液结束后取下。在推注NVB后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或利多卡因25mg+生理盐水20ml)。对预防NVB所致的静脉反应及疼痛取得满意效果。1.3.3药膏外敷。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麝香壮骨膏,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穿刺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静脉损伤的发生,延长了静脉留置时间。同样,伤湿止痛膏也能迅速渗透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用来防治β-七叶皂甙钠等药物浓度高所致静脉损伤具有显著疗效。方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5cm×7.5cm大小,常规穿刺,固定后在穿刺点上方0.5~1.0cm处沿血管方向贴敷1条。输液结束拔针时去掉。每日贴敷,不重复使用。

一旦发生静脉炎,①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的输液,拔除输液针,患肢抬高制动;②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③其他外敷方法,据报道可使用如意金黄散、湿润烧伤膏,红花冰片,土豆片,云南白药加乙醇等湿敷或贴敷,起到清热、疏通气血、止痛、消肿、消炎的作用。④如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做到合理选择静脉穿刺点、合理的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严格掌握药物药性及配伍禁忌,掌握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如果需要长期输液,一定及早有计划的保护好静脉,从远端血管开始,逐渐移至近端,先小静脉再大静脉;注射部位也最好每日更换,患者一旦出现静脉炎或者有栓塞症状,应立即停止该条静脉给药,并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杜会霞.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5):108.

[2]张银珠.紫外线照射配合鲜芦荟汁局部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交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