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如何导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生物教学如何导课

李明学

河南商城县高级中学李明学

好的导课如同一座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准备进行的思维活动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一根银发牵大象”的效果,为整堂课知识的传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导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引起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导课,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增强课堂教学“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新颖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心境、情境比作一池春水,那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提出一个带启发性、兴趣性的问题;或讲述一个具有悬念、有“震动效应”的故事都会在那平静的水面激起涟漪,就会达到课始趣亦生的境界。因此,每堂课一开始,教师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导课新颖,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使学生急切地想要知道所学的内容。例如:在讲中枢神经系统时,把大脑和电子计算机联系起来,在导入新课第一句话就这样导入:“人体具有一台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进而又说:“尽管计算机比起人来有着许多不容争辩的优越性,然而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上计算机外,全部工作总要人来控制。计算机总是按着人所编制的程序去进行工作,丝毫不能越轨,在发生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便束手无策。而人的大脑却是有独特的思维活动和记忆能力,能联想和推理,即使是发生意外,也能随机应变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大脑的这种精确分析与综合现象的能力,人的神经系统所固有的加工信息的有效方法都远远超过了由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这短短的几句话,就使学生对大脑有了一种奇妙之感,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很想立即从教师的讲授中去掌握大脑的结构及功能等有关知识,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说明新颖性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

2.针对性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其二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水平和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恰当地引用民谣、谚语、歇后语等俗语,来针对教学内容,导入课题,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如用“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导入水分代谢、矿质代谢的内容。引入“酒杯不深淹死人”,导入“消化吸收”一节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地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明确酒精是在胃内吸收,在肝内解毒的,酒精对这些器官都有伤害,特别是饮酒过量伤害更大。用一些山区或地区流传“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的说法,导入“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一课。不难看出,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3.启发性

教学导课的启发性就是要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兴趣。如讲昆虫趋食性(应激性)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启发学生:“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大黑字:“项羽必死”。他走近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了。这时学生个个都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然后教师揭开谜底,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大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恐慌。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该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理想空间,让学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4.趣味性

充满趣味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达到“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效果。比如讲授“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导课:“啤酒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取的酵母菌株,酿酒需酵母来进行发酵,酿制甜酒时,总是先有“水”后有“酒”,其原因什么?糯米饭酿制成酒后,其重量会减轻,原因又是什么?“又如在复习“DNA的结构与基因的表达”一节课时,这样导课:我们人类“生命天书”有一套,这套书有“24本”,组成这套书的“文学”有四种基本“笔画”,每两个笔画形成一个“偏旁部首”,每三个“偏旁部首”形成一个“文字”。每本“生命天书”中有几千个关于人类生命的结构、功能、生老病死的“信息”,每条信息由几千个“文字”组成。请问同学们,人类生命天书有“24本”,每“本书”指的是什么?这套书为什么是“24本”?生命天书中的“信息”是指什么?生命天书中的每个“文字”是指表示三个特定排列的什么?这个特写排列的物质为什么是三个?教师不急于说出答案,让学生讨论,而后再引出讲授的课题。教师这样的导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趣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5.简洁性

课堂教学的导课安排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话语,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所以,导课时要有简洁性,如课中在讲授光合作用时,教师应用前苏联以为科学家的话这样导入:“再好的厨师,给他足够的二氧化碳、清凉的水,给他阳光,他无法制造出面包来,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可以”。这种导课因其简洁、精炼、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学习生物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导入新课时,应创设疑境,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探索,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由疑到思,尽快入“境”。

总之,教学的导课艺术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只有在实践中大胆地探索、创新、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体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