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潘亚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潘亚龙

潘亚龙

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为促进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整理质量,利于道路后期投入过程中发挥功能,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进行分析。首先简要论述道路软基的具体情况,然后分别列举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种类。在掌握道路软基具体特性之后,综合市政道路施工进程及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全面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提升道路稳定性上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技术;质量

引言

软基加固技术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发挥该技术的实际效果,保证地基呈现稳定状态。

1、道路软基

道路项目属于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部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软基加固施工的效果可能会对整个道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掌握道路软基相关信息。首先,道路软基呈现孔隙大且天然含水量较高的特点。含水量是促使粉土粒、黏土等成为道路软基主要成分的原因之一。这些成分的存在表明其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负电荷,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大量水分。如果道路软基暴露在空气中,其相关材料内含水量会随之上升,进而导致土粒之间黏性明显降低,孔隙增大。其次,道路软基的流变性十分突出。软土极容易在受到外力及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变形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做好加固处理措施,极容易导致软土出现流动情况,进而不利于道路正常使用。再次,道路软基存在压缩性系数相对较高的问题,且抗剪强度低。因此,如果施工人员不能妥善处理好道路软基的问题,会导致坍塌等问题出现,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天然砂砾的特性具有不稳定性,在路面底基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多次试验段来收集试验段的信息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策略制定。经过多次试验,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填筑的天然砂砾具有可使用的稳定性,小组决定主要采用增加天然砂砾达到的含泥量来让其稳定,铺撒石粉等以达到路面底基的稳定性控制,这样一来保证了施工工程的质量,为砂砾路面的底基层的后续工程开展奠定了基础。

2天然砂砾的碾压方法

天然砂砾自身具有成分的不稳定性与级配的不均匀性,在对天然砂砾进行采集时,必须对天然砂砾的采集场所进行严谨的勘察与检验,依照实践经验来说,采集场所中的天然砂砾应当具有良好的成份。天然砂砾的含泥量过大,会在导致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出现弹簧现象,以至于碾压过后的天然砂砾缺少粘合力。缺少粘合力的天然砂砾会致使路基在碾压过程中不易成型,经过这样施工过后的路基会缺少稳定性。当砂砾自身存在的级配不良的现象,即粗细颗粒两方不能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会使得天然砂砾在碾压过程出现疏密并存的结果,达不到路面底基层施工的目的要求。因此在采集天然砂砾时,要对天然砂砾在施工前,进行二次加工。比如清除砂砾表面的泥土和其他颗粒,让其在碾压过程中减少砂砾之间的摩擦,容易在工作中成型。

天然砂砾在经过层层挑选之后要运送到填筑路段中,在进行碾压和摊铺过程中,需要注意砂砾的厚度与碾压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填筑路段中砂砾石的厚度应当保持在每层30cm左右,在碾压过程中要先轻压后重压、先静压后振压,碾压的速度要做到由慢到快、先弱后强,碾压的方向要做到先外后内。一般情况下,碾压的时候要做到横向重叠,重叠的宽度要至少大于等于重轮宽度的1/3;碾压的流程要注意是从路段的两侧路肩开始,逐渐向路中进行,这时要纵向平行反复碾压。在反复碾压之时,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的反复重叠部分约为40cm~50cm。静压与振压要注意:静压先1遍后选择强功率模式振压5遍。对于碾压过后的路段存在明显漏洞、空隙的地方,应当人工补充细料,再进行机械碾压。这时候的碾压与前面不相同,应当采用慢速碾压,速度以小于4km/h为宜,碾压路线以直线段从路边到中间,以小半径曲线由内到外碾压为宜,纵向进退式路线进行碾压,直至路基无明显痕迹,表面平稳,有泥浆泛出为止。

3不良路面底基层质量控制

3.1泥浆灌入法

一般情况下,砂砾中的含泥量普遍控制在10%~15%中间。为了增加砂砾含泥量一般情况下采用泥浆灌入法,即将粘土与水相调和,粘土与水的比例区间为1:0.8~1:1。等待泥浆充分形成后再次进行碾压工程,这次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是一次碾压成型。碾压完成之后如若出现路基表面漏隙过小或者浓度过大引起的无法深入的情况,需将路基进行耙松处理、加水降低泥浆浓度。

3.2铺撒石粉法

在铺撒石粉的过程中,路段的工作量分布为每200m处。在工程进行时,要先对路基进行先静压后振压各一遍,直到表面的砂砾基本平稳。此后,由洒水车均匀洒水,目标是使砂砾石表面沾水及其20cm的深度内能够有一定的结合水出现。结合水出现之后就可以利用人工铺撒石粉的方式,并让其渗透进砂砾层内,使得砂砾表面的石粉厚度均匀且大于等于2mm。再覆以洒水的方式浸湿石粉,尽量减少后续的碾压中的石粉损耗。最后阶段的碾压应当遵守以下的原则:先以压路机对路基静压3~5遍,直到表面泛浆即可停止1~2d静待路基状况稳定。碾压后的路基保养要注意洒水通勤,保护路况。直至砂砾完全稳定才能交付交通使用。

3.3水泥稳定砂砾法

一般情况下,水泥的采用标准控制为32.5号普通硅盐酸水泥,终凝时间一般情况下大于六个小时;砾石的选择标准与特性一般情况下是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压碎值不大于27%,针片状含量小于10%,含泥量0.42%,吸水率0.45%;砂,含泥量小于0.5%;水源采用饮用水即可。路面底基层稳定砂砾采用厂拌法连续式拌和。碾压的压路机过程的频率按照“稳压、振动、收面”以及“由轻到重,先慢后快,由两边到中间”的模式进行碾压,保证路面基地的平稳。

4路面底基层质量检测

由于碾压设备具有局限性,只依据碾压的压路机难以保证路面底基层面达到充分平稳、压实的目的,再加上天然砂砾的特性,每次碾压之后应当进行观测。观测点的选取应当是每200m设8个观测点,观测点的设置应当在不宜受不稳定砂砾影响的平整路面上。经过碾压之后测量观测点高程,当路基稳定、无明显轮痕、砂砾紧密时即表明路况完整。在后续交付使用后,也应当继续观测路基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突发状况出现。我国目前对于砂砾路面底基层施工的建设指导措施还没有具体完善,路面底基层的施工过程与后续测量监察都需要继续以实际行动跟进,对完成工期的建设任务进行洒水保养,填补路面空洼,确保砂砾路面底基层的完整度与安全度,为此后的路面底基层修筑积累更多经验。

4、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直接关系到基础设施建设,还与交通运输直接关联,对社会经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问题十分关键,其加固施工环节是影响项目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的相关概念,接着对软基加固技术及其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别论述,希望能够在促进道路建设方面提供一些积极建议。

参考文献:

[1]孙俊峰.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9):81-82.

[2]王林.浅析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9):24.

[3]陈乡寿.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8):338.

[4]兰巍.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18,32(7):33-34.

[5]谢伟强.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