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杨依奎

山东省单县杨楼镇孟寨中学杨依奎

课程改革是提出的六大改变之一,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备受课改教师的青睐。在授课实践过程中,我时时注意以研究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还上了一次专题研究性学习课。

如地理新教材《合作与发展》一章中提到很多国际组织,我结合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这一热点新闻,准备搞一次有关国际组织的学习,即WTO与中国。为了能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看电视、编辑录像带、查书刊、剪报纸、上网搜索,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动员组内教师帮忙。由于个人能力所限,直到上课前一周还没理出个头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此过程中,我多次想到取消这次研究性学习课,但一想到自己和大家的努力,我实在不甘心!心烦意乱之际我突然想到:既然是全班几十个人的课,干嘛我一个人折腾,何不把准备工作分给学生,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于是决定搞一次全体大分工。

简单地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既然学生对此很陌生,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即研究动机,所以课下我假装无意走进学生的班级,与以往一样和学生闲谈:知道2001年网上评选中国百姓最关注的新闻是什么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猜测后,我公布答案:中国加入WTO。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纷纷举手提问有关WTO的问题。我立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看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由课代表负责统计,放学时交给我。可是刚过了一节课,课代表就愁眉苦脸地来找我,原因是自己统计不过来,我一听又来了灵感,统计整理的过程也让学生来完成,至于如何分组我一概不管,这一招果然奏效,一放学,课代表就兴冲冲地把统计结果送来了。最终统计结果为九方面:①什么是WTO,它的功能是什么?②大庆的老百姓对WTO的认识程度如何?③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WTO的,当天的盛况如何?④加入WTO对中国百姓意味着什么?⑤中国加入WTO的历程?⑥加入WTO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⑦加入WTO后,哪些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⑧加入WTO后,中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⑨加入WTO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我以上述九个课题为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各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并随时向我汇报研究进展,三天后汇报研究结果。就这样我一身轻松地回到了办公室。

其他学生听说我们正在开展这项活动,特意来学校“取经”;有趣的是我的学生竟把他们拒之门外,其理由特别有意思:交流可以,取经不行!逼着人家搞交换。当时此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在此期间内也有不少问题,有的小组向我反映:在网上查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我便开玩笑似地说:“老师也没查到,所以才让你们帮忙嘛!某组的信息很灵通,网址也很多,就看你们的本事了!”还有的小组由于电脑方面知识贫乏,不会上网、下载、存盘,于是我干脆在班里挑了几个“电脑高手”,让他们负责解决技术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却出在课代表身上,这个学生家里没电脑,父母不许他去网吧,于是他就跑到父亲单位去搞剪报,一天下来,收获颇丰,而我则利用这“偷懒”换来的时间和资料抓紧充电,学习有关WTO的知识。当然,对各小组的监督、检查、指导一刻也不能放松。

有的论文竟然前有摘要后有索引,这节汇报课是一学期以来学生上得最认真的一节课;最让我吃惊的是,许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表现的特别出色。课后我组织学生将各自的材料交上来,复印了若干份,保证每组都有其他组的资料,互相学习,资源共享。

研究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像往常一样认真备课、上课。开始时,不断有学生汇报有关WTO的继续研究成果。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还作过一些鼓励,但时间长了,免不了有点烦,学生似乎注意到我的变化,于是就很少提问了,甚至有的连我的问题也不回答了!我开始迷惑了,短短几周的时间,学生几乎判若两人,毕竟不是班主任,我对学生的了解其实很少。为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和班主任及班干部进行了一次谈话,通过这次谈话,我很内疚,因为学生对那节课的喜爱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天真地认为我会一直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至少还会有很多次,其实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进行了深刻反思:教育究竟是为什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从事课改的教师,连快乐都不能充分地给孩子,连孩子的喜好都漠不关心,还有什么资格搞课改?于是我没有在课堂上反省、表态,而是将学生搜集的资料一一整理,并在后面附上统一的简短评语:“未来的政治家,老师向你学习,老师期待着你!”并一一返还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结合课堂实际搞了“寻找大庆文化”、“认识沙尘暴”等研究性学习课。我不再有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那样的喜悦,但是我的学生却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进行着他们的研究,他们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视野也日渐地开阔……

课改实验也搞得轰轰烈烈,学习探索了一段时间,忽然觉得“教”与“学”双方的苦与乐都只在一念之间——“收”与“放”的关系。上学时累是由于制度太死,成绩高于一切,说白了,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成绩、分数而论,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可能不累。自己做老师后角色变了,而传统教学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却依然存在。对学生不能放、不敢放,一放就怕难收。“一言堂”就是常规教学的主要形式,试想这样的教学能不累吗?

课程标准,无论是急中生“懒”也好,水到渠成也好,反正教师从观念上更新了。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了,自然就会有新的突破。以这节研究性学习课为例,我充分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积极动手,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且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交往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越来越感兴趣,真正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豪与自信。相信这样下去,不仅不会“放羊”,反而会使我们的学生越“放”越聪明,越“放”能力越强。课改的精要,才能顺势把学生带入教学的理想境界。

我不会选择研究性学习课作为教学方式,更不敢如此大胆地进行“全体大分工”,至于“课上开花”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的成功源于勇于探索的必然结果,更是与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