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干扰糖尿病检验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药物干扰糖尿病检验结果分析

孙慧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药学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60例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药学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FPG、2hPG以及HbAl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患者实施药学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药物干扰;2型糖尿病;检验结果

DrugInterferenceDiabetesTestResult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tatusofdrugtherapyandtheeffectofpharmacyinterventionintype2diabetesmellitus.Methods:Sixty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pharmacyintervention.Thecontrolgroupwasnottreatedwithpharmacyintervention,andthecontroleffectandadversere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Results:TheimprovementofFPG,2hPGandHbAlcin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3.33%inthestudygroupand26.67%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tishelpfultoimprovethebloodglucoselevel,reduce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

Keywords:druginterference;type2diabetes;testresults

前言: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多种病因造成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病因包括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等。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若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导致多个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于2型糖尿病临床通常给予饮食控制、药物注意力以及合理运动的治疗方法,为了解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以及对其实施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分析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任意选取60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多饮、多食等症状,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54.6±4.9)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4.2±2.7)年。药物治疗时间为7个月~6年,平均(3.9±2.5)年。从药物使用类型来看:4例注射胰岛素(6.67%),另外56例为口服降糖药物,占比93.33%,其中22例使用双胍类药物,13例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4例,格列奈类降糖药物7例,6例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4例联用2种以上降糖药物。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病程、年龄、用药类型等基本资料对比,P>0.05,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2基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时不实施药学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药学干预,在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应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学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干预方案。全程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加强对患者的药学知识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给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等,增加患者对药物相关禁忌的了解,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叮嘱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加强药学监护,结合相关药物的药学特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患者初始用药时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适当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对于特殊体质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对其监护,严密观察其药物使用状况。患者出院前,应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工作,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状况,并给予相应用药指导。

2、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FPG为(5.16±0.49)mmol/L,对照组为(6.61±1.09)mmol/L,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2hPG分别为(7.96±0.91)mmol/L和(9.26±1.89)mmol/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HbAlc为(5.16±0.09)%,对照组HbAlc为(6.97±0.1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恶心1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8例,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低血糖3例,总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主要类型为1型和2型糖尿病。T1DM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且终身使用。T2DM主要发病机制涉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外周胰岛素抵抗,是DM主要类型。研究表明胰岛B细胞受损是T2DMM发病机制的核心,胰岛B细胞的数量经历了从代偿性增多到失代偿,直至数量减少和功能衰竭的过程。因此许多研究者进行胰岛B细胞的抑制凋亡或促进生成的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方法来恢复或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尽管T2DM至今尚无有效手段或者药物彻底治愈,但经药物治疗能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从而减少或者延缓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传统降糖药物依旧是治疗T2DM的主要手段,因为这些药物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其疗效与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基础,得到了证实。在选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效果、安全性、使用的方便性和费用。目前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而每种口服药物都会伴随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终点的对比研究,例如心梗、慢性肾病和心血管死亡,同时需要确定口服糖尿病药效果的对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其药物治疗也不断在进展。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充分认识各种类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的机理及适应范围,可使患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这将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此外,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了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新靶点,药物化学家们基于这些靶点设计、合成、评价了大量作用于这些靶点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这些药物单独治疗或与传统药物联用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降血糖效果。这些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将给21世纪的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毛黎静,安春红,张贝娜,舒茂.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5(01):88-91.

[2]于洪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药物研究进展,2017,31(04):138-140.

[3]郑文巧.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32(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