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癌42例的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中医治疗肺癌42例的临床疗效探讨

胡胜利

胡胜利

(西平县中医院外三科;河南驻马店4639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取中医方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5.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2)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14%,与对照组的23.8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肺癌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肺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肺癌,为肿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发病和吸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结核以及肺部慢性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中,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以及胸痛等[1]。考虑到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法。本次重点分析评价中医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肺癌患者一共84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均经临床病理学及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2],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46-72岁,平均为(56.8±1.2)岁;18例为腺癌、12例为鳞癌、12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对照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47-71岁,平均为(56.9±1.3)岁;19例为腺癌、11例为鳞癌、12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代表两组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1)对照组:本次入选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即使用紫杉类与顺铂135-175mg/m2,行静脉滴注;其中,紫杉类药物在第1d、第8d进行静脉推注;顺铂类药物在1-3d进行静脉推注;在用药期间配合利尿、维生素及氨基酸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2)观察组:本次入选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即采取中医扶正虚法方治疗,方药成分包括: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0g、黄芪10g、山药6g、熟地黄6g、沙参6g、阿胶6g。川贝母6g;随证加减,针对纳差者,添加适量的神曲和麦芽;针对大便干燥者,添加适量的火麻仁和郁李仁;针对痰中带血者,添加适量的白芨、三七;针对痰多黏稠者,添加适量的胆星和竹茹;上述方药,添水熬制,去渣留汁,约取300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三级标准:①显效:经积极医治,患者的瘤体完全吸收,无新病灶发生[3];②有效:瘤体部分吸收,病情稳定,无新病灶发生;③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此外,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本次涉及计数数据,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属于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5.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2.2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2例、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5例、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3例、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81%;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3.讨论

肺癌,作为肿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吸烟者、慢性肺疾病者、接触煤气及沥青者。肺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严重,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重点提到中医方法的应用,即使用中医方法中的扶正补虚方,方药中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山药、熟地黄、沙参、阿胶、川贝母能够起到补气、补虚的功效;随证加减,标本兼治,可使肺癌患者的病灶稳定,进而达到消除肿瘤病灶,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表示针对肺癌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的毒副作用少;这与此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4]。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中医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明显高于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的71.43%;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从中可知,中医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肺癌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建清,雷艳容,陈红蓓.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04):93-96.

[2]吴生保.中医扶正补虚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7):77.

[3]陈小凯,王昌俊,余榕键,黄旭晖,林举择.名中医王昌俊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12):1843-1847.

[4]加依娜·铁木尔汗,梁振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1):32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