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植筋的施工技术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钢筋植筋的施工技术管理

张伯林

苏州城投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145-2013)技术规程中涉及到植筋的钻孔深度、直径,植筋施工时的天气及基材表面温度都有相应的规定,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结构植筋;结构胶粘剂

加固植筋施工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加固设计的初衷,我们作为现场质量管理的每位管理者的职责,是对采用加固后工程满足使用需求的最基本的要求,他相对于框架结构中填充墙拉结筋的植筋有着根本的区别,结构加固植筋是由于原设计该区域面积使用功能改变,不能满足现在使用要求下产生对原有或已经施工完成的结构进行相应承重结构梁、板、柱进行加大断面而原结构不能去除重做产生的结构植筋,结构植筋对胶粘剂在《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340标准中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下面就我本人以前施工过的江苏省苏州东山宾馆二区加固改造工程及现在管理的苏州城市生活广场工程中对植筋的接触,介绍一下植筋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并分析原因,对操作工艺提出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给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苏州东山宾馆二区改造工程近帆楼东侧原有二层改为三层,对其进行加层,所加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钢结构,每个新增钢筋混凝土框架圆柱在原下柱中植入12根直径18的HRB400钢筋,植入深度为210㎜,在钢筋全部植入完成后第三天,苏州吴中检测中心对钢筋进行了抗拉拔试验,结果有5根钢筋不满足设计要求,直接拔出,从拔出的钢筋状况来看,主要原因为该加层为露天,钻孔遗留灰浆未清理干净,再加上这5个孔钻孔完成后,天下起了雷阵雨,未及时植筋,导致孔内进水,再加上孔洞向上,施工人员植筋时未进行有效的清理,没有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中对天气及基材表面温度的要求而产生。

苏州东山宾馆二区改造工程浴霞楼C区扩建部分,设计要求扩建部分与原浴霞楼接触部分,采用植筋技术,框架梁筋及楼层板筋的一端植在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设计要求植筋深度为12倍钢筋直径,结果在进行抗拉拔试验时,框架梁植筋全部合格,楼层板(直径为8㎜的三级钢)植筋有10%的植筋被拉出。从拔出的钢筋的状况、插入深度的测量及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调查发现:1、施工人员认为楼层板筋搁置在框架梁上,没有按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部分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的12倍钢筋直径长度,2、向孔内注胶的数量不够,3、从钢筋的表面看钢筋的插入方法也不正确,4、孔内的粉尘未清理到位,导致植筋孔内的结构胶不密实而影响其粘结力。

苏州东山宾馆二区改造工程浴霞楼B区改扩建商务中心部分,设计要求扩建部分与原浴霞楼接触部分,采用植筋技术,框架梁筋及楼层板筋的一端植在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设计要求植筋深度为12倍钢筋直径,施工人员因有了浴霞楼C区的教训,认真施工,各道施工工序都正确,在做抗拉拔试验时全部达到了要求。

2016年8月份苏州城市生活广场C裙房因局部原设计为一般办公室,但后来因功能改变为档案资料室,需对该处梁板进行加固处理,认真对照设计图纸对需要加固植筋部位进行了定位放线,并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各项要求进行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钻孔深度、钻孔直径、清孔检查验收后进行粘胶旋转插入植筋,经苏州恒信检测现场抗拉拔试验全部合格。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植筋实例,我认为植筋的施工技术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技术方面

一、根据设计施工图对要植筋的部位,进行定位并做上记号;

二、根据做好的记号,对应施工图根据要植筋的钢筋直径进行钻孔,一般比要植筋的钢筋直径达大4~6㎜,采用电锤手工成孔;

三、清孔:成孔后的孔道,经对照施工图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应立即清理,清理方法为,用刷子擦孔壁粉尘,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孔内灰粉;

四、封孔:把清理干净的孔道用干净的物体临时封堵孔口,以防尘土、砂粒等杂物进入孔道内;

五、所要植筋的钢筋表面处理,即对要植筋的钢筋锚固端进行除锈,除锈一般采用机械法或用钢丝刷刷除钢筋锚固端表面的铁锈和氧化层,除锈的长度要大于钢筋的设计锚入长度,钢筋除好锈后放置在干净的环境处备用;

六、胶粘剂的灌注:胶粘剂用长嘴挤压器具深入到清理好的成孔底部,通过挤压器将胶粘剂在孔内从里到外渐渐填孔并排除空气,注胶量为孔深的1/3~1/2间;

七、钢筋的植入:将处理好的钢筋对准孔口缓缓的旋转插入孔内预定深度,将孔口挤出的多余粘结剂清理干净,水平植筋还要注意植筋孔口粘结剂的流淌修补;

八、植筋的养护:结构植筋的养护在常温下静态养护1~3天(国产粘结剂固化时间稍长,进口粘结剂固化时间一般为6~12小时),视施工条件至少要养护1~2天,养护完成后就可做抗拉拔试验。

质量控制管理方面:

一、材料质量的控制:使用的钢筋必须是经见证取样,复试合格的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340标准,粘结剂分为A级胶和B级胶,通常对重要结构、悬挑结构、主要承重结构等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连接植筋时采用A级胶,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后锚固连接结构通常采用B级胶或无机类胶,对进场的胶粘剂必须要检查胶黏剂的质量证明书、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并见证抽样复检,检测内容有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约束条件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除了强度合格外,还必须通过毒性检验,检验结果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的要求。

二、成孔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及质量的检查:成孔时首先检查原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一般情况下不得低于C25,其次检查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质量,不得有局部缺陷,如有应先对该构件进行补强或修补,孔道完成后须经监理对孔道直径、深度(植筋成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位置、孔内灰尘清理等方面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注胶及钢筋插入时的质量控制:注胶一定要从孔道的底部开始,胶体内不得有气泡存在;钢筋在插入时一定要慢慢的旋转插入,否则孔道内将产生胶体不均及气泡,从而影响到植筋的质量。

四、植筋养护时的质量控制:因植筋是采用胶体连结,故植筋的养护要静态养护,在胶体固化时是绝对不得扰动的,最好是在植筋完成后搭设好围护,设好禁碰警示牌,确保植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胡文发主编.工程项目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145-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按《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340-201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1版(2011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