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忠鹏刘文娟廖婷

(成都新华医院外二科骨科;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肱骨骨折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更短,骨折临床愈合更快,出血量更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对照组(19.0%),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更具优势,手术用时短,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肱骨骨折;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肱骨骨折后,若未能予以及时的治疗或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当均可能导致患者骨折愈合不良,而肱骨位置特殊,其骨折后会直接影响肩关节和肘关节两个重要关节的活动,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下降,生活质量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对肱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抓住好的治疗时机以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临床研究表明[1],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治疗导致骨折端暴露,固定效果良好,且不影响骨断端及周围组织的血供,预后效果十分理想。本次研究中即采用了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84例肱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为肱骨骨折确诊患者,且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按照双盲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2±7.2)岁;研究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9.4±7.4)岁。两组患者均在骨折后48h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平卧位,全麻。选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将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确定头静脉位置,术中操作应尽量避开头静脉,以防损伤。将三角肌向外侧牵开,使受损肱骨部位充分露出,在直视条件下对受损肱骨进行牵引和撬拨复位操作,确定骨折端复位良好后,为患者选取适宜长度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外缘,并以螺钉固定,确定固定效果良好且骨折复位良好后,止血,进行引流管的放置以及创口缝合。

研究组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平卧位,全麻。在肩缝外侧位置做横向小切口,对三角肌纤维进行纵向钝性分离,牵引复位,对于肱骨头大碎块,可以骨撬撬拨,然后通过牵引、收展、旋转肱骨远端手法将骨折肱骨尽可能的恢复完整及正常生理曲度,此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切不可因为追求解剖复位而导致软组织的过多损伤。在充分了解患者骨质、肱骨长度以及受损情况后,以此为依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钢板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固定选用锁定螺钉,注意在确保锁定螺钉具有相应把持力的同时不要损伤关节。完成上述操作后,确定内固定位置适当,骨折复位良好以及不会因被动活动产生松动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清理,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骨折临床愈合良好,功能活动基本恢复至骨折前状态,Neer疗效评分≥90分;有效:骨折临床愈合较好,功能活动有所恢复,70分≤Neer疗效评分<90分;无效:骨折未临床愈合,功能活动明显受到限制,Neer疗效评分低于7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42例患者中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4%(1/42),并发症发生率为,对照组42例患者中则有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4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2=4.480,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肱骨骨折具有处理难度大,易影响关节活动能的特点。肱骨骨折发生后,不仅会损伤肱骨自身,还会累计周围血管神经组织,进一步导致肢体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肱骨骨折好发于老年群体,传统术式创伤大,耗费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对于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受到的限制颇多,且预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在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水平,对于手术风险和预后生活质量的了解更加深入,传统术式也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微创技术被逐步扩大引用到手术中。

本次研究中采用微创手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由上述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具有耗时短、创伤小的特点。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均更为理想。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了新型微创锁定接骨板技术对受损肱骨进行固定,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拥有更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骨折部位早期功能的恢复更为有利,患者可在术后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早期术后康复锻炼,且出现钢板突出、松动以及相对肱骨位移的概率更小,因此能够更有效的保护骨折部位,促进患者的恢复[3,4]。

综上,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上,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显著,预后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门鹏翔,伍骥,郑超,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83-84.

[2]张绍龙.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5):9-11.

[3]王武,张小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今日健康,2016,4(7):139.

[4]王胜涛,朱红,蒲超,等.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6):3106-3108,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