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太阳能电池用铝浆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邱文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某太阳能电池用铝浆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邱文闽

邱文闽

广东汇成安全健康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30

摘要:目的明确某制备太阳能电池用铝浆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项目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3)[1]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铝金属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噪声、高温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在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合格。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用铝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光电池。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能量源泉,无疑是众多能源中的佼佼者[2],而铝浆作为生产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其生产无疑是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目的

明确某制备太阳能电池用铝浆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2评价依据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修订)[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5]等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项目工程资料等为评价依据。

1.3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个人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1.4评价范围和内容

评价范围包括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评价内容为: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时空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等。

2结果

2.1工艺分析

2.1.1原辅料

铝粉(粒径为1-8μm)、氧化铋、二氧化硅、硼酸、松油醇、菎麻油、乙基纤维素、丁基卡必醇等。

2.1.2生产设备

铝浆自动轧机、球磨机、反应釜、倒粉机等。

2.1.3生产工艺

称量二氧化硅、氧化铋放入混料机混匀,装入坩埚后在1100℃的熔炼炉中加热成晶体状,水冷后干燥,然后利用破碎机进行初破碎,最后在球磨机加水研磨得到玻璃粉。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液体原料定量添加至反应釜,人工加入乙基纤维素,高温加热混合后制成有机粘合剂。

在自动倒料机内自动倾倒铝粉原料,加入玻璃粉,并通过管道添加有机粘合剂,在自动混料机内搅拌后为铝浆半成品。

铝浆半成品通过泵输送至自动轧机进行轧制,以达到细度要求。成品铝浆打包成不同规格产品并装箱出货。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通过有机粘合剂的挥发性组分分析发现,其结果均不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5]范围内。

对玻璃粉和铝浆配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结果在10%以下。

作业场所噪声结果显示,铝浆轧制工位和敲坩埚工位属于噪声作业岗位,但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6],其余作业岗位均不属于噪声作业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2-1。

1.3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1.3.1防尘设施

称量位设置排风罩连接除尘装置,混料破碎以及球磨装置均为密封。铝粉倒料、混合在密封且带除尘系统的自动化装置内进行。

1.3.2防毒设施

反应釜密封,加料口、出料口设置排风罩连接废气处理装置,成品添加通过管道进行。

1.3.3防高温设施

玻璃粉熔炼为最高温工序,熔炼炉上方设置排风罩。

1.3.4职业病防护设施符合性有效性评价

1.4职业健康监护调查与评价

2015年安排了255人(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合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除熔炼车间熔炼工(敲坩埚岗位)未进行噪声项目的体检外,其余体检项目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9]的要求,生产岗位体检率达到100%,该次体检中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病例。由于大部分离职人员为无提前告知,因此实际未完善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讨论

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铝金属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9]对所有接触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于人员流动性高,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对离职员工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确保人员健康无异常。

项目大部分员工为劳务派遣人员,应注意与劳务派遣单位明确职业病防治责任,如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的组织单位、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处理方法等。

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以及现场调查等情况来看,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个人防护到位,为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持续有效,应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检修。

参考文献

[1]ZW-JB-2014-00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S].

[2]张红斌,赵玲,熊庆丰,乔威.硅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金属功能材料,2010,17(4):72-74.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12-31.

[4]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11-17.

[6]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S].

[7]孙一坚.简明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7:128.

[8]陆耀庆.供暖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7:709-712.

[9]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作者简介

邱文闽,女,主要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作者单位:广东汇成安全健康环境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