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消化泌尿系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消化泌尿系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郭致忠1倪晓虎2

(1.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昌吉831100);

(2.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消化泌尿系肿瘤手术中应用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选择50例分别为胃癌、胆道肿瘤、结肠癌、膀胱癌等手术时间冗长,均大于四小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以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为观察组(L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为对照组(Q组),没有连续硬膜外麻醉禁忌症、无脊柱畸形、无出凝血时间异常史等。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术中管理便利,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全身麻醉用药量相对减少,术中肌松效果满意,麻醉复苏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恢复快。结论: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对于手术时间冗长的患者优势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全身麻醉药用量减少,无麻醉复苏室情况下,手术台次周转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便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62-023

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取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不仅具有很好的麻醉镇痛作用,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肌松满意,麻醉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病人及家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选择择期腹部手术共50例,其中胃癌12例,胆道肿瘤9例,结肠癌23例,膀胱癌6例。除外有硬膜外禁忌症的及不愿意配合做硬膜外的,ASA分级Ⅲ级以下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L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Q组)各25例,全身麻醉用药种类相同,均采用术后镇痛。L组使用硬膜外镇痛,Q组采用静脉镇痛。

1.2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入手术室,核查无误,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注入镇痛剂、镇静剂、肌肉松弛剂及辅助血管活性药物,术中予以镇痛剂,镇静剂,肌肉松弛剂,吸入麻醉剂维持麻醉。术后行静脉镇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入手术室,核查无误,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取侧卧位,常规肤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腔导管,回抽无异常,妥善固定导管,改仰卧位。支配的区域发生暂时性麻痹,达到麻醉效果,术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行硬膜外腔低浓度罗哌卡因术后镇痛。L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后给予乳酸钠300-500ml,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并给于2%利多卡因3-5毫升实验量,配制0.6%罗哌卡因20毫升备用,麻醉平面出现后,追加0.6%罗哌卡因5-8ml,维持用每2小时追加0.6%罗哌卡因3-5毫升。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8mg/kg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胺0.7mg/kg,患者处于意识消失,肌肉松弛时气管内插管,期间给予麻黄碱纠正血压及心率。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BIS(镇静水平监测)维持在40-50之间,预防术中知晓。术中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晶体及胶体3:1结合补液。给予丙泊酚,七氟烷,舒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麻醉。Q组,省去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相同,术中给予丙泊酚,七氟烷,舒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麻醉,剂量相对增加。

1.3观察指标1插管时血压变化值(插管后值减去插管前);2心率变化值(插管后值减去插管前);3拔管时血压变化值(拔管时值减去麻醉复苏前);4拔管心率变化值(拔管时值减去麻醉复苏前);5麻醉苏醒时间(缝皮结束到拔管时间);6术后第一天十点钟,进行切口疼痛值测量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7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用小时表示。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L组与Q组比较如下

2.1插管时血压变化值(插管后值减去插管前)’L组13±6.5。Q组13±8.9差异为2.4。

2.2心率变化值(插管后值减去插管前)差异为0.6。

2.3拔管时血压变化值(拔管时值减去麻醉复苏前)差异为5±2.1

2.4拔管心率变化值(拔管时值减去麻醉复苏前)差异为8±5

2.5麻醉苏醒时间(缝皮结束到拔管时间)15.5±5

2.6术后第一天十点钟,进行切口疼痛值测量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0.8

2.7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用小时表示缩短2.8h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相应脊神经根,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达到麻醉效果。在硬膜外间隙置入硬膜外腔导管,根据病情、手术范围和时间、分次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具有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镇痛作用强,作用时间长[1],并发症减少等优点。同时罗哌卡因属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特性,可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减少住院时间[2]。同时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小,具有收缩外周血管作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在插管及拔管时,心率血压变化值更为缩小。这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变人群更有益处,并发症相对降低。手术后全身麻醉药物即镇痛镇静肌松药物代谢完毕,患者清醒。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L组)停用全身麻醉药物提前结束,故此缝皮结束到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维持时间较长,拔管时患者切口疼痛不明显,故血流动力学也就更加稳定。由此降低了因疼痛刺激造成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糖升高等不良表现,使循环呼吸系统趋于稳定,有利于消化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故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麻组:对手术时间冗长的患者优势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手术台次周转快,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患者康复快,住院天数缩短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刘延玲,高俊山,胡文晟.不同镇痛方法在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麻醉与镇痛,2012,31(19):90—91.

[2]张静,陈永亮,曹济宏,等.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宫产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床麻醉学杂志,2008,24⑺: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