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

徐亨才

徐亨才江西省信丰县安西中学341608

摘要:本文从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飞学生的心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等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生物课堂动起来,使《生物学》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健词:学生创造机会生物课堂活跃

生物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信学生,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策略,从而实现改变学习方式的目标。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教育家顾沅玲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于有了兴趣的事,学生才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因此,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之前,我先准备了花粉粒子的图片、细菌细胞的图片、病毒微粒的放大图片和植物根、动物血液细胞图片,以放映幻灯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观察到生活中从来没有看过的微观世界的景象:漂亮的花粉粒子、多种多样的细菌和排列紧密的植物动物细胞图。同时,我还介绍了有关花粉与受精及新生命的诞生,细菌、病毒引起人类各种疾病等知识。这些知识和图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要把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学好的浓厚兴趣。很快,不但有关知识倒背如流,使用步骤也能烂熟于心,为以后显微镜的操作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浪,与书上内容产生共鸣,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知识、掌握技能。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种子的萌芽条件和萌芽过程时,我让每三个学生组成一组,自己培养几株大豆的幼苗,让学生亲自感受植物种子萌芽、生长的过程。学生亲眼目睹了根的伸长、幼苗破土、叶的展出整个过程,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归纳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各种情形在小组中交流时展示出来了。这样,使生物不但学起来轻松,而且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氛围,又增强了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要搞好生物学教学,不但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学,还要在生物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生物的特征时,教师放手让学生们去讨论,课堂一下活跃起来。经过同学间的自由争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正确的观点就水到渠成了。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生物学的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工教学,即让不同层次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我让思维敏捷、成绩较好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而让课外活动较活跃的同学去捕捉鼠妇。鼠妇跑得很快,直接抓不行,容易受伤或捏死,他们很有办法,做一把小扫,首先快速把它打入纸壳中,再抖动纸壳放入瓶中。由于分工适当、配合密切,实验很成功。对于学生在实验中肯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的,老师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回答问题时我让学习困难学生回答一些容易的、在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肯定他们的学习所得,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训练中获得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

总之,要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达到真正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版)。

2.人教版《生物学》七、八年级上、下册。

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4.顾沅玲《学会教学》。